地幔热流

作品数:22被引量:23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汪集旸汪洋祁步嘉何明蒋崧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科学通报》《地理教学》《地球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共和盆地深部构造格架及其对干热岩热源的影响
《西北地质》2024年第5期130-141,共12页刘生荣 罗新刚 辜平阳 唐小平 杨尚倍 何雷宇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西北地区区域地球物理调查”(DD20243470),“西北地区大地电磁基础调查”(DD20230239)和“商丹-大柴旦地区区域地质调查”(DD20190069)联合资助。
干热型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地热资源形式,是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型清洁能源。青海省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区域地质活动丰富,为干热岩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共和盆地构造格架与干热岩成热模式,对地热资源勘探具...
关键词:共和盆地 干热岩 断裂构造 地幔热流传导 熔融层 
基于赫斯特指数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磁效应特征分析
《地震》2023年第4期119-134,共16页苏淑娟 杨彦明 邹春红 孙豪 张耀文 张振晗 贾震 武扬 
山东省地震局一般科研项目(YB2313);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局长基金重点课题(2022(ZD)JP01);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MS04012)。
选取2012-2022年青藏高原东北缘山丹等7个观测台地磁垂直(Z)分量数据,基于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_(S)7.4地震等4个地震事件,利用重标极差法(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与最小二乘法(LSM,Least Square Method)计算地磁Z分量赫斯特指...
关键词:地磁垂直分量 赫斯特指数 震磁异常 地幔热流运移 
我国陆区地壳生热率分布与壳幔热流特征研究被引量:14
《地球物理学报》2023年第12期5041-5056,共16页王贵玲 刘峰 蔺文静 张薇 原若溪 习宇飞 魏帅超 廖煜钟 王亚茹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221676,DD20190128);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我国陆区东南部大地热流和岩石圈热结构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1YFB1507400)资助。
壳幔热流配分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深部热量来源与最基础的地热背景,为区域地热资源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约束条件.本文依托CRUST1.0模型与地质资料,将中国陆区在平面上划分为19个构造区,在垂向上将这些区域从第四系沉积物至上地幔的地层划分...
关键词:大地热流 生热率 岩石圈热结构 地幔热流 中国大陆地壳 
南岭—武夷交汇区的深部背景及地壳泊松比被引量:21
《地球物理学报》2019年第7期2477-2489,共13页韩如冰 李秋生 徐义贤 张洪双 陈昊 郎超 吴庆宇 王晓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4092,41774113);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调查项目(DD20179354,12120114067701);国家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2016YFC0600302,2016YFC0600201)联合资助
为研究南岭-武夷交汇区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深部背景资料和科学依据,本文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H-κ叠加和共转换点(CCP)叠加两种方法获取了研究区66个宽频带流动台站及24个固定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和Moho面起伏形态,揭示了扬子地...
关键词:H-κ叠加方法 地壳结构 泊松比 地幔热流 江南造山带 华夏地块 
渭河盆地岩石圈热结构与地热田热源机理被引量:52
《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第6期2176-2190,共15页饶松 姜光政 高雅洁 胡圣标 汪集旸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开放基金(K2015-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2236);长江大学青年科研支持计划青年基金(2015cqn-25)联合资助
岩石圈热结构是盆地现今地温场研究的重要延伸和扩展,是了解大陆岩石圈构造变形及演化等大陆动力学问题的重要窗口,更是地热田热源机理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次工作,在系统分析渭河盆地现今地温场和水动力系统基础上,编制了渭河盆地大地热...
关键词:岩石圈热结构 地壳/地幔热流比值 渭河盆地 咸阳地热田 裂谷盆地 
渤海盆地现今岩石圈热结构及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史被引量:18
《现代地质》2013年第6期1399-1406,共8页彭波 邹华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0914006)
依据236口井共2706组的静温数据以及25口井的系统测温数据,分析计算了渤海盆地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建立地壳分层结构模型,利用回剥法计算现今地幔热流、深部温度以及岩石圈厚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球动力学方法恢复本区热流演化史...
关键词:大地热流 岩石圈热结构 地幔热流 岩石圈厚度 构造-热演化 渤海盆地 
南海北缘琼东南盆地热结构与莫霍面温度被引量:20
《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第8期2102-2109,共8页单竞男 张功成 吴景富 唐晓音 赵长煜 宋阳 胡圣标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子课题(2008ZX05025-02-03)资助
相对于大陆地区,洋壳或海陆过渡区目前较缺乏岩石圈热结构方面的研究.本文依据琼东南盆地现有热流数据和相关岩石热物性参数,沿分布于盆地内不同位置的4条地震测线计算了不同圈层的热流分配关系(即热结构)及莫霍面温度.计算时根据最新...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 岩石圈热结构 地幔热流 莫霍面温度 
冰岛火山灰的前世今生
《地理教学》2010年第12期62-63,共2页
和所有火山烟尘一样,冰岛火山烟尘的根源是地底岩浆。英国地质勘查研究所的资料说,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北美板块的边界上,岩浆从这个缝隙不断上涌,此外,当地还有一股向上的地幔热流,也会带来地底深处的岩浆。冰岛形成正是得益于这...
关键词:火山灰 冰岛 地质勘查 北美板块 亚欧板块 地幔热流 相互作用 火山活动 
对地幔热流和^3He相关性的解释
《地球学报》2005年第B09期126-126,共1页蒋崧生 何明 祁步嘉 
地幔的热液主要通过海底的喷气孔喷入到海洋中。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这些热液中含有高的^3He/^4He比值,约为大气的^3He/^4He比值(Ra)的8倍,和洋中脊玄武岩(MORBs)的^3He/^4He比值类似。而且,其热流量与原始热液中的^3He含...
关键词:地热流 ^3HE 核聚变 地幔热流 20世纪70年代 温度范围 喷气孔 正比关系 东太平洋 比值 
济阳坳陷地幔热流和深部温度被引量:21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121-128,共8页龚育龄 王良书 刘绍文 李成 韩用兵 李华 蔡进功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 9990 4330 2 ) ;胜利油田科技攻关项目
济阳坳陷深部地热状况对于分析岩石圈深部结构特征、探索该盆地形成和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济阳坳陷最新的钻探资料和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结果 ,按沉积盖层、上、中、下地壳 4层结构 ,建立了分别代表该区凹陷部位和凸起...
关键词:济阳坳陷 生热率 地幔热流 地壳结构模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