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晚粳

作品数:61被引量:22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军张洪程霍中洋花劲魏海燕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教育部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北京农业(上旬刊)》《安徽农业科学》《农家顾问》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衡阳县双季晚粳稻品种筛选研究被引量:3
《作物研究》2015年第4期352-356,共5页邱启生 钟娟 傅志强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11B02;2011BAD16B01;2012BAD04B10;2013BAD07B11)
在衡阳县进行品种筛选试验,以考查新引进的20个粳稻品种在当地的适宜性和生产性能,筛选耐低温品种,为晚粳稻在湘南推广种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迟熟组对照丰源优299比较,杂粳2号、南粳47、晚粳29、晚粳19、晚粳博5、杂粳5号均有7%以...
关键词:水稻 粳稻 品种筛选 衡阳县 
双季晚粳稻不同栽培方式生产力及其群体质量差异研究被引量:9
《中国水稻科学》2014年第5期503-513,共11页许轲 张军 张洪程 花劲 霍中洋 郭保卫 戴其根 魏海燕 高辉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1BAD16B03);江苏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BE2012301);农业部超级稻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02)
以镇稻11(常规粳稻)、甬优8号(杂交粳稻)为材料,在江西上高县设置旱育中大苗手栽、2连孔塑盘旱育秧摆栽、单孔塑盘旱育秧有序点抛及传统撒抛、毯状小苗机插五种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双季晚粳稻生产力及群体质量的影响,初步提出双季...
关键词:双季晚粳稻 栽培方式 生产力 群体质量 
双季晚粳稻氮肥精确运筹研究被引量:18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年第5期1063-1075,共13页许轲 张军 张洪程 花劲 郭保卫 霍中洋 戴其根 魏海燕 高辉 周培建 程飞虎 黄大山 陈忠平 陈国梁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11BAD16B03);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开发与集成(农业部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02);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项目(CX[10]129)资助
【目的】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品种以籼稻为主。近年来我国粳米需求量逐渐增大,研究者提出了利用南方双季稻区充足的温光等资源进行晚季稻"籼改粳"以提高粳稻总产量。系统研究双季晚粳稻高产、优质和高效的氮肥运筹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晚粳稻 氮肥运筹 产量形成 氮素吸收利用 稻米品质 
双季晚粳生产力及相关生态生理特征被引量:33
《作物学报》2014年第2期283-300,共18页张洪程 许轲 张军 李国业 董啸波 花劲 周培建 程飞虎 黄大山 陈忠平 陈国梁 方明珍 戴其根 霍中洋 魏海燕 高辉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11BAD16B03);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开发与集成(农业部专项);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项目(CX[10]129);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LX12_0920)资助
于江西鄱阳、上高县,选用代表性晚粳稻品种(武运粳24、南粳44、镇稻11、常优1号、常优5号、甬优8号),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当地代表性晚籼稻品种为对照,系统比较了粳、籼稻间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差异,初步阐明了双季晚粳生产力优势,并从温...
关键词:南方双季稻区 生产力 生态生理特征 
不同栽培方式对双季晚粳稻产量及温光利用的影响被引量:43
《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第10期2130-2141,共12页张军 张洪程 霍中洋 李国业 董啸波 花劲 郭保卫 周培建 程飞虎 黄大山 陈忠平 陈国梁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11BAD16B03);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开发与集成(农业部专项);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项目(CX[10]129);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LX12_0920)
【目的】研究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适宜栽培方式及相匹配粳稻品种类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晚粳和迟熟晚粳4种不同生育类型品种为...
关键词:双季稻区 晚粳稻 栽培方式 产量 生育期 温光利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