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晚稻

作品数:16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潜山县梅城镇农技站团风县农业局更多>>
相关期刊:《安徽农业科学》《农家顾问》《福建农业科技》《农业科技通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闽清县双晚稻区优质新品种简比展示初报
《农业科技通讯》2021年第7期117-119,122,共4页黄华芳 
2020年,闽清县引进9个优质稻新品种在平原双晚稻区开展了简比展示。结果表明,新品种野香优676平均产量最高,比对照宜优673增产0.89%;其余新品种平均产量均比对照(CK)减产,减幅为5.23%~26.56%。新品种野香优676、野香优莉丝生育期适宜,...
关键词:双季晚稻 新品种 展示 综合评价 
孝南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湖北农机化》2018年第7期46-47,共2页方勇清 
农作物秸秆产生情况:全区粮食总产稳定在22万t以上(其中:夏粮2.29万t,早稻2.6万t,中稻14万t,双晚稻2.9万t),油菜2.4万t。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约25万t以上。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 利用现状 南区 双晚稻 夏粮 粮食 早稻 中稻 
两优616作单季稻与双季晚稻栽培的田间表现被引量:1
《福建农业科技》2014年第4期13-14,共2页李秀清 郭德生 
为了筛选适合栽培的高产优质型水稻新品种,2013年引进两优616品种在福安市分别作单季稻、双季晚稻示范栽培,结果表明:作单季稻栽培比作双季晚稻栽培每667 m2增产96.5 kg,增幅20.4%,建议扩大单季稻示范面积。
关键词:两优616 单季稻 双晚稻 种植表现 
2009年双晚稻收购预测
《农家顾问》2009年第12期8-8,共1页
今年,晚稻迎来一个丰收年景,目前正陆续上市,以平开、稳走,振荡徘徊为主基调,预计收购价格将围绕托市价呈现小幅上涨的格局,不过波动幅度不会太 大.
关键词:收购价格 双晚稻 预测 波动幅度 年景 
双晚稻免耕覆草栽培技术被引量:2
《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第13期149-149,154,共2页宋小阳 
针对潜山县部分山区乡镇栽插双季晚稻,近年来,在总结小麦等作物免耕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摸索总结出一套双季晚稻免耕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推广100多公顷,水稻产量较常规生产增产了20%,真正实现了节省农时、减少投入、夺取高产的目标。双晚稻...
关键词:双季晚稻 覆草 免耕 栽培 
冬闲田种马铃薯效益好
《农家之友》2006年第11S期35-35,共1页王微 
关键词:冬闲田 适时播种 双季稻区 年均温 水稻田 双晚稻 田块 耕层 
2004年泉州市双晚稻纵卷叶螟大发生
《中国植保导刊》2005年第4期39-40,共2页陈丽玲 
关键词:2004年 泉州市 晚稻害虫 稻纵卷叶螟 发生特点 发生原因 
2004年泉州市双晚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探讨
《福建农业科技》2005年第3期27-27,共1页陈丽玲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 2004年 泉州市 大发生原因 20世纪80年代 水稻种植面积 闽东南沿海 台湾海峡 季风气候 热带海洋 发生程度 单季稻 害虫 稻区 
席草茬双晚免耕节本栽培技术被引量:1
《安徽农学通报》2003年第2期73-73,共1页徐光中 刘家邦 
介绍了席草茬双晚免耕节本栽培技术。
关键词:席草茬 双晚稻 免耕节本栽培 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壮苗培育 移栽 大田管理 
中国香稻作双晚栽培“青疯”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
《湖北农业科学》2002年第5期38-39,共2页袁道仁 索少芳 钟志清 吴金元 
摘要 对2001年团风县中国香稻作双晚栽培时发生的“青疯”现象进行了大面积系统田间调查,分析青疯现象不仅与品种、气候特点直接相关,而且与双晚播插期、秧苗素质、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措施有关,提出依据品种生育特点、本地气象...
关键词:中国香稻 双晚稻 原因分析 防止措施 栽培技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