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叶尖枯病

作品数:15被引量:1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敬友童蕴慧王彰明杨秋萍武正旺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农学院扬州大学东台市植保植检站金湖县植保植检站更多>>
相关期刊:《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中国水稻科学》《江苏农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析水稻叶尖枯病的防治
《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11期79-79,共1页李广茂 
水稻叶尖枯病又称水稻叶尖白枯病,在水稻的生长中会严重损害水稻的叶部,影响水稻植株的正常发育,水稻叶尖枯病的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在我国很多水稻粮食产区都有水稻叶尖枯病的发生,在水稻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农业生产者要高度重视水稻叶...
关键词:发病规律 水稻叶 水稻植株 粮食产区 农业生产者 科学防治 正常发育 严重损害 
水稻病害防治技巧
《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5期68-68,共1页李金贵 
治病水稻病害是挖掘水稻增产潜力,危害水稻的病虫害种类繁多,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稻曲病等。1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为媒介传播的病毒病,俗称水稻上的癌症。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
关键词:水稻病害 防治方法 水稻叶尖枯病 禾枯灵 发病条件 可湿性粉剂 稻恶苗病 
谈防治水稻病害被引量:2
《农民致富之友》2015年第6期68-68,共1页郭佳 
水稻病害种类众多、主要病害有恶苗病、稻纹枯病、水稻叶尖枯病、条纹叶枯病等。1水稻恶苗病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
关键词:水稻恶苗病 水稻叶尖枯病 水稻病害 稻纹枯病 病害种类 条纹叶枯病 健苗 期生 粉状物 霉状物 
40%多·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叶尖枯病药效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4期98-98,101,共2页闵季春 盛大春 刘福海 
进行40%多.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叶尖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多.酮可湿性粉剂对水稻叶尖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增产作用显著,对水稻安全,是防治水稻叶尖枯病较为理想的药剂,适宜用药量为1 200~1 500 g/hm2。
关键词:40%多.酮可湿性粉剂 水稻叶尖枯病 防效 
复合杀菌剂“禾枯灵”
《化工文摘》2003年第4期60-60,共1页
关键词:复合杀菌剂 禾枯灵 可湿性超微粉剂 水稻叶尖枯病 水稻云形病 防效 
药剂处理种子防治水稻叶尖枯病
《植物保护》1998年第3期26-27,共2页徐敬友 童蕴慧 王克华 
应用5种药剂进行种子处理防治水稻叶尖枯病,结果表明,多菌灵和禾枯灵杀菌效果最好,速保利和粉锈宁效果很差,盐水没有作用。40%多菌灵250倍液浸种24~48h时,或40%禾枯灵250倍液浸种24h,杀菌效果达100%,...
关键词:水稻 叶尖枯病 药剂 种子处理 
水稻叶尖枯病接种技术及品种的抗病性
《中国水稻科学》1997年第1期47-50,共4页徐敬友 童蕴慧 潘学彪 王彰明 
The mycelia and conidia of Phyllosticta oryzicola Hara could be used as inocula. The rice leaves could be infected by means of wound inoculations,and in which the clipping method is the simplest and most practical. Bu...
关键词:水稻 叶尖枯病 接种技术 鉴定 抗病性 
水稻叶尖枯病人工接种技术研究
《江苏农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39-41,共3页徐敬友 童蕴慧 王彰明 杨秋萍 武正旺 
接种试验表明,病菌菌丝液和分生孢子液均可作为接种体。凡能造成伤口的接种方法,都能使稻叶发病,其中以剪叶蘸液接种最为简便、实用。而非伤口接种方法则不行,表明病菌侵入途径主要是伤口。接种后不管保湿与否,均能发病,但保湿时...
关键词:水稻 叶尖枯病 稻生叶点霉 接种 
防治水稻叶尖枯病新药禾枯灵
《现代农业科学》1995年第6期9-9,共1页
40%禾枯灵可湿性超微粉剂,是江苏农学院等单位研制的一种新型复合杀菌增产剂。其特点是,多药混配,药肥复配,具有杀菌防病、增绿防早衰达到增产的作用。
关键词:水稻叶尖 杂交中稻 枯病 粉锈宁 新药 禾枯灵 超微粉剂 可湿性 常规中籼稻 方法和效果 
水稻叶尖枯病初侵染和再侵染研究被引量:3
《植物病理学报》1995年第2期123-126,共4页徐敬友 童蕴慧 王彰明 杨秋萍 韩云章 
本研究首次证明水稻叶尖枯病(Phyllosticta oryzicola Hara)的初侵染来源与病残体、病稻种和带菌野生杂草有关。在老病区,病残体特别是落在田中的病叶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病区稻种带菌率一般为0.5~2.5%,带菌部位几乎都是颖壳。田间...
关键词:水稻 叶尖枯病 初侵染来源 再次侵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