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

作品数:1508被引量:12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宗秋刚谷松岩张鹏陈林商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大自然探索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视野
《大自然探索》2025年第4期4-13,共10页
帕克太阳探测器的“太阳之吻”。space>>太空。2024年12月24日,帕克太阳探测器迎着日冕的高温,以每小时约69.2万千米的速度,飞到了距离太阳表面仅610万千米左右的位置,创造了人类探测器距离太阳最近的纪录。这艘汽车大小的探测器离太阳...
关键词:帕克太阳探测器 太阳之吻 距离太阳最近 每小时约69.2万千米 610万千米 水星与太阳平均距离 10倍 
水星为何难探测?
《大自然探索》2025年第4期22-25,共4页刘燕(编译) 
水星:近在咫尺的探测难题。作为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在地球视角下却成为内太阳系中最难探索的星球。尽管与地球平均距离仅0.77亿千米(约为地月距离的200倍),人类直到2011年才通过“信使号"实现首次水星轨道探测。相比之下,远在6.3...
关键词:探测难题 内太阳系 极端宇宙环境 信使号 地月距离 轨道探测 
最终悸动
《大自然探索》2023年第1期37-41,共5页刘安立(编译) 
在距今数十亿年后,随着太阳进人生命末期,其中心开始聚合氨核,太阳将显著膨胀,变成红巨星。在吞没水星和金星等行星之后,太阳的个头将变得很大,因而不再能束缚自己最外层的气体和尘埃。在光彩的结局中,太阳不得不喷射出的这些物质将在...
关键词:红巨星 气壳 水星 太阳 霓虹灯 金星 尘埃 
内行星之谜
《大自然探索》2019年第11期18-24,共7页向晓晖(编译) 
在靠近年轻太阳很近的地方,四个世界(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诞生了,其中每一个都具备承载生命的条件.虽然太阳系中有大量地方存在可居住条件,但这四个故事却具有惊人的开端.46亿年前,太阳诞生仅几百万年后,太阳周围并没有可见的世界崛...
关键词:气体组成 居住条件 水星 金星 行星 火星 太阳系 大气层 
水星遐想
《大自然探索》2017年第4期20-35,共16页刘安立 
2016年5月9日,水星10年来首次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穿过,引起天文学界关注。2017年,欧空局等航天机构将发射迄今为止第三艘水星探测器——“贝皮·科伦布号”。太空梦想家以未来眼光看待水星,原因是这颗富含资源的行星靠近太阳,而且它...
关键词:水星探测器 太阳系 航天机构 天文学 欧空局 梦想家 发射 太空 
水星来客?
《大自然探索》2014年第2期26-29,共4页刘声远 
2012年初,撒哈拉沙漠西部的一个游牧者发现了一些散落在沙中的绿色石头。他知道空旷的沙漠足寻找陨石的好去处,陨石商人会给出好价钱,于是就捡起30多枚看起来彼此相关的绿石头。
关键词:撒哈拉沙漠 水星 石头 陨石 
发现“没妈”的行星
《大自然探索》2013年第2期4-4,共1页
经过10余年“大海捞针”,科学家最近终于发现了第一颗“没有母亲(母恒星)”的孤独行星。它的年龄在5000万年-1.2亿年之间,是一颗年轻之星,表面温度高达400℃,质量是气态巨行星水星的4~7倍。由于它周围没有闪耀的恒星,所以科学...
关键词:行星 科学家 表面温度 恒星 大气层 孤独 水星 
水星阴阳界
《大自然探索》2011年第9期4-4,共1页
下面这幅最近发布、由美国宇航局“信使号”轨道器拍摄的照片,凸显了水星上白天与黑夜之间的精细分界线,在天文学中这叫做明暗界线。水星是太阳系中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它每环绕太阳公转两圈就自转三圈,这意味着水星上的一年只相当于...
关键词:水星 阴阳 美国宇航局 太阳系 分界线 轨道器 天文学 行星 
在轨拍摄的首幅水星照
《大自然探索》2011年第6期9-9,共1页
美国宇航局“信使号”飞船不久前发回其在环绕水星的轨道中对水星拍摄的照片,这也是环绕水星的轨道器首次为这颗最靠近太阳的行星拍照。这幅照片由“信使号”搭载的广角相机拍摄于2011年3月29日,照片上显示了两个较大的陨击坑,以及...
关键词:水星 拍摄 美国宇航局 空间飞行器 轨道器 照片 陨击坑 环绕 
“肉眼”看水星
《大自然探索》2009年第7期6-6,共1页
在由美国宇航局“信使号”飞船新近拍摄的这两张水星全景照片上,清晰地显示了水星地壳岩石的细节。假如人能够到深空去,那么用肉眼看见的水星很可能就是这个样子。
关键词:水星 全景照片 美国宇航局 地壳岩石 陨击坑 信使 显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