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杂31

作品数:27被引量:3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金寿林黄大军谭学林李炎渊张树华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腾冲县种子管理站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云南农业科技》《种子》《作物杂志》《农业科技通讯》更多>>
相关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贵州省农业动植物育种专项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滇杂31在贵州冷凉山区配套栽培技术
《中国种业》2014年第9期67-68,共2页周国富 徐先捍 王梅 周义 张桂林 王安龙 王邦平 樊万刚 邓忠伦 陈家兴 陈祖国 汪惠琳 
贵州冷凉山区滇杂31配套生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黔科合成字(2011)5037号];滇杂31配套高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黔农育专字(2011)004号];优质杂交粳稻滇杂31在低产田中高产示范[黔科合农字(2013)5086号]
滇杂31是云南农业大学用不育系榆密15A与恢复系南34组配而成的水稻品种,200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DS004-2002。2007年黔南州农科所引进滇杂31在贵州试验种植,2008-2009年参加贵州省水稻区试及生产试验表现...
关键词:冷凉山区 水稻区试 栽培技术 恢复系 试验种植 品种审定 云南农业大学 幼穗分化期 优质米 栽培密度 
“浅肥密嫩”技术促使粳型杂稻滇杂31增产原因
《农技服务》2014年第7期112-113,共2页张桂林 王梅 徐先捍 
滇杂31系云南省农业大学稻作所组配而成,贵州省黔南州农科所2007年引种,2010通过审定(黔审稻2010018),经过黔南州农科所长期在高寒山区的试验、示范,总结制定了"浅肥密嫩"技术措施,使滇杂31产量上升到500公斤以上。比同田CK增产42.9-431...
关键词:浅肥密嫩 滇杂31、湿润育秧 增产原因 
厄尔尼诺极端(冷害)气候与滇杂31的关系
《农技服务》2014年第7期136-137,共2页王梅 张桂林 徐先捍 
近期央视1频道新闻联播分2次播出"厄尔尼诺极端气候基本形成。预计8-10月出现"秋风冷害",8-10月正是水稻拔节、孕穗、柚穗杨花、灌浆结实期。冷害对籼稻生长发育将会产生极大危害,以而形成"空秕粒"而减产绝收。但是如冷害如期来到,滇杂3...
关键词:厄尔诺极端气候 冷害类型 滇杂31 技术措施 
优质杂交粳稻滇杂31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种子》2014年第5期108-109,共2页周国富 徐先捍 王梅 周义 樊万刚 邓忠伦 王安龙 张桂林 王邦平 陈家兴 陈祖国 汪惠琳 
贵州冷凉山区"滇杂31"配套生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编号:黔科合成字(2011)5037号];"滇杂31"配套高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编号:黔农育专字(2011)004号];优质杂交粳稻滇杂31在低产田中高产示范[编号:黔科合农字(2013)5086号]
滇杂31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用不育系榆密15A与恢复系南34组配而成的杂交粳稻组合,200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DS 004-2002).2007年黔南州农科所引进滇杂31在贵州试验种植,2008~ 2009年参加贵州省水稻区试...
关键词:滇杂31 杂交粳稻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冷凉山区滇杂31“浅肥密嫩”丰产栽培配套技术规程
《耕作与栽培》2014年第2期61-62,共2页周义 樊万刚 徐先捍 张桂林 邓忠伦 王安龙 周国富 陈家兴 陈祖国 王梅 王邦平 
贵州省农业动植物育种专项;黔农育专字(2011)004号;贵州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黔科合成字(2011)5037;贵州省科技计划;黔科合农字(2013)5086号
为提高冷凉山区水稻生产水稻生产水平,对黔南州冷凉山区滇杂31"浅肥密嫩"丰产栽培配套技术规程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冷凉山区 滇杂31 栽培技术 
高寒地区杂交早稻“滇杂31”高产栽培技术
《吉林农业》2014年第5期35-35,共1页杨世莲 李继洲 
雷山县海拔1300米以上高寒地区水稻生产常年受倒春寒和秋风危害,平均单产水平300公斤/亩左右,2011年引进粳型杂交稻"滇杂31"试验2.3亩,平均亩产507.3/公斤,2012年扩大示范568亩,平均亩产516.1公斤,且表现耐寒强,适应性广,抗倒伏,抗病虫...
关键词:杂交早稻 滇杂31 栽培技术 
“滇杂31”改变冷凉山区水稻低产面貌——贵州冷凉山区“滇杂31”配套丰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效果分析被引量:1
《耕作与栽培》2012年第5期44-45,共2页徐先捍 
为改变贵州冷凉山区水稻低产面貌,推广滇杂31丰产栽培技术,面积累计2666.8hm2,单产达563.7kg/667m2,增产73.1%。
关键词:杂交粳稻 冷凉山区 栽培技术 
腾冲县滇型杂交粳稻示范推广效果
《中国种业》2010年第4期33-34,共2页张德恒 刘猛道 谷方正 陈朝改 张彦昌 许菊芳 吴美珠 扬恩清 
腾冲县继示范推广鄂系杂交粳稻(鄂粳杂1号、2号)、皖系杂交稻(70优9号、4号)后,2003-2006年引入滇杂系列的粳杂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滇杂31号、32号、33号、35号、36号表现抗稻瘟病、抗倒伏、抗寒性好,适应范围广,2007年腾...
关键词:滇型杂交粳稻 试验示范 腾冲县 鄂粳杂1号 种子管理站 滇杂31 抗稻瘟病 杂交稻 
蒙自高原杂交粳稻的栽培
《云南农业》2007年第10期19-19,共1页杨凤兰 
一、品种布局 “滇杂32”在蒙自县适宜种植海拔1400~1700m,“滇杂80”,“滇杂31”适宜种植海拔1450~2000m。
关键词:杂交粳稻 栽培 高原 品种布局 滇杂32 滇杂31 蒙自县 海拔 
低热地区优质粳稻制种高产技术
《云南农业科技》2007年第1期40-41,共2页李开平 康艳琼 陆传萍 
景谷县地处滇西南中部地区,属哀牢山以西低纬山地季风气候,海拔913m,年平均气温20.3℃,大于10.0℃的年活动积温7371℃,年日照时数1993.5小时,年降雨量1295.8mm,具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分明等特点,较适宜发展杂交水...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 优质粳稻 低热地区 年平均气温 技术 滇杂31 中部地区 季风气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