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盘旱育抛秧

作品数:53被引量:5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洪熙黄年生戴正元徐国臣吴和生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东台市农业局东海县牛山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临沂市农业局更多>>
相关期刊:《农业装备技术》《农家致富》《嘉兴农业》《山东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水稻育秧技术浅析
《江苏农机化》2015年第3期11-12,共2页袁德高 
进入5月后,水稻将陆续进入播种期,如皋市搬经镇根据不同稻作方式的育秧要求,坚持适期、适量、精播,培育适龄壮秧,全面提高水稻秧苗素质。 1明确壮秧标准 机插育秧:秧龄16-20天,叶龄3.5-3.8叶,苗高12-16 cm,单株白根10条左右...
关键词:水稻 塑盘旱育抛秧 秧苗素质 壮秧标准 机插育秧 稻作方式 播种期 如皋市 
武运粳27号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22期59-,共1页尤国林 
武运粳27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中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地区作迟播种植,采用塑盘旱育抛秧稻作方式,能发挥品种较高产量潜力。
关键词:武运粳27号 抛秧 高产 栽培技术 
小麦茎秆还田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科学研究》2013年第1期13-18,共6页孙晓霞 王恒光 王加龙 吉奎良 顾立松 杨贵成 杨桂春 
小麦茎秆还田能够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节本增产增效,对于发展低碳农业、持续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升农业生产作业的新价值,高效利用小麦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机械、水稻旱育抛秧技...
关键词:小麦 茎秆还田 水稻抛秧 精确定量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云南农业》2013年第2期25-25,共1页赵华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是近代育秧史上最新推广的一种育秧方式,其技术精细,管理要求严格,与传统的水育秧、湿润育秧、薄膜育秧相比,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面积、省肥、省膜和增产的优点,值得大力推广应用。从育秧准备,整地播种,苗期管理,...
关键词:水稻 塑盘旱育 抛秧栽培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8
《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期87-87,共1页顾兴花 李耀立 刘福久 孙新安 
总结了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秧前准备、种子处理、播种、秧田管理、抛秧、大田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水稻 塑盘旱育秧 抛秧 高产 栽培技术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2
《福建农业科技》2010年第6期2-3,共2页吴永春 
关键词:塑盘旱育抛秧 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品种 抛秧栽培 劳动强度 品种选择 旱地育秧 抗病虫害 
苏中沿江及里下河地区水稻高产主攻目标及主推技术(下)被引量:2
《农家致富》2009年第8期30-31,共2页杜永林 
3.塑盘旱育抛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1)培育适抛壮秧。应用塑盘旱育秧方式。秧田及塑盘准备:选择地势较高、耕层深厚的旱地作苗床.按照秧大田比1:35-40标准.每亩大田用塑料软盘(434孔)55.60张.、营养土配制:每亩苗床备足旱...
关键词:里下河地区 水稻高产 推技术 塑盘旱育抛秧 沿江 营养土配制 栽培技术 育秧方式 
应用“旱育保姆” 水稻增产增收被引量:2
《云南农业》2009年第2期19-19,共1页习再兰 马永翠 王家禾 
水稻旱育秧和塑盘旱育抛秧,是发展水稻生产的重大革新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传统的水稻旱育秧在具体操作上较为繁琐,群众为图省事,经常忽略使用壮秧剂,使秧苗在生理转换期病理性和生理性死苗严重,恶苗病增...
关键词:水稻旱育秧 旱育保姆 应用 塑盘旱育抛秧 水稻生产 塑盘育秧 生态条件 水稻品种 
塑盘旱育抛秧生长特点及栽培技术
《上海农业科技》2009年第1期50-51,共2页李靖 
水稻塑盘抛秧具有省工、省水、省秧田、省种、省肥、省拔秧、高产等优点,为更好地在本地区推广该技术,现将其生长特点及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关键词:生长特点 塑盘旱育抛秧 技术 栽培 塑盘抛秧 省工 水稻 秧田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生长优势及关键技术被引量:1
《南方农业》2009年第4期20-21,共2页文宏 
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是一项高产、稳产、高效的稻作栽培新技术,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劳动力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节省秧母田,提高秧本比,增加工作效率,从而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关键词:栽培新技术 塑盘旱育抛秧 生长优势 水稻 旱育秧栽培 动力强度 生产成本 工作效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