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同病

作品数:34被引量:22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户菲菲郝建军张介眉李建洪闵亮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中医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云南中医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环球中医药》《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辽宁中医杂志》《天津中医药》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武汉市卫生局资助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痰瘀理论源流考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年第12期6338-6341,共4页李巧凤 吴承玉 
痰、瘀之意始见《黄帝内经》,痰、瘀之名定于张仲景。笔者通过查阅中医药古籍中关于“痰”“瘀”的相关内容,经过甄别筛选和系统梳理,将各医家对痰瘀理论的观点概括为4个核心:痰瘀同源、痰瘀互致、痰瘀同病、痰瘀同治。通过回顾痰瘀理...
关键词:  源流 考证 文献研究 痰瘀同病 痰瘀互致 痰瘀同治 
从“肝肾同源”及“痰瘀同病”论治早期特发性黄斑前膜思路探析被引量:3
《江苏中医药》2024年第1期15-18,共4页史随随 祁宝玉 罗越毅 龙琰 高君 巢国俊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2021A02611);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项目(CM2014GD1031);北京市石景山区名医传承工作室师承项目(石卫健中医发[2020]6号)。
“肝肾同源”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指肝血、肾精互生互化,精血同源,强调肝肾关系密切;“痰瘀同病”滥觞于《黄帝内经》“津血同源”理论,指痰和瘀乃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由朱震亨于《丹溪心法》首提“痰瘀同病”,强调痰瘀互生互化...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前膜 肝肾同源 痰瘀同病 黄斑前膜方 
从瘀论治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理论探讨被引量:1
《环球中医药》2023年第3期490-492,共3页周维 梁丽娜 李亚敏 许凯 黄子杨 李晓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3912);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20-2-4183);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业务研究室主任专项(2020YJSZX-2);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Z13-036-1)。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眼科难治性眼病,中医学称之为“高风内障”。本病病机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致气血阴阳亏虚兼脉道阻塞,其中先天禀赋不足为本,痰瘀滞络、目窍闭阻为标,瘀贯穿疾病始终。“瘀”既可指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也可...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 高风内障 本虚标瘀 痰瘀同病  
痰瘀同病的理论内涵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16
《世界中医药》2022年第21期3061-3064,3069,共5页李玉波 于眉 李君玲 吴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603417);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创新类)培养专项计划项目(ZZ13-YQ-071);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YZ1874)。
痰和瘀的中医理论研究颇多,现将痰和瘀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的内环境理论相结合,重新认识痰瘀互结。痰瘀互结的临床症状诸多学者表述不一,主要有癥积包块、神志失常、疼痛、肌肤麻木、肢体偏废、痈疡等。基于理论研究发现,大部分症状都...
关键词:  理论内涵 临床特征 疼痛 麻木 临床应用 
从痰瘀论治痛风探析被引量:9
《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年第11期52-54,63,共4页李建洪 杨博 张晓宇 张薇 王特 李兆福 万春平 吴晶金 狄朋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60868);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2016FA037);云南省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领军人才)培养项目;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培养项目(2015HB052)
痛风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病机较为复杂;但最终均可形成痰和瘀两种病理产物,形成痰瘀同病的病机。痰瘀同病是近年明确提出的新概念,是中医病机学说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重视。痰瘀同病治疗宜痰瘀同治,结合痛风的病因病机,可从...
关键词:痛风 痰瘀同病 病因病机 痰瘀同治 
痰瘀同治在颈动脉斑块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光明中医》2017年第5期730-731,共2页赵茜 陈杰东 
福建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青年科研课题(No.2014-1-86)
颈动脉斑块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西药在预防及治疗颈动脉斑块上主要以他汀类药物为主,但经常因药物的不良反应,使许多患者无法坚持长期服药。中医中药从整体观念出发,以痰瘀同病、痰瘀同治为理论基础,既能减轻血管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 痰瘀同病 痰瘀同治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探析被引量:5
《新中医》2017年第1期218-220,共3页李新存 
血府逐瘀汤为古代名方,用于治疗"血府"内蕴"瘀血"的各种病证。本方功能运气活血、祛瘀止痛,具有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的特点。"血府血瘀"的病证很多,并有痰瘀同病,表现各异,临床上证侯变化多端,虽病不同,但只要有瘀血内...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 瘀血病证 痰瘀同病 异病同治 
论痰瘀同病被引量:4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196-197,共2页张婧 
许多疑难病在临床诊治中,通常痰瘀同病相兼为患,痰瘀同病的理论是中医病机学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如中风、咳喘、头痛、眩晕、胸痹、癫、狂、痫、积证等,痰瘀同病常是主要病机,所以探讨痰瘀之间的关系,运用痰瘀同病理论指导临床辨证...
关键词:痰瘀同病 疑难病 辨证施治 
从“痰瘀同病”论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药治疗被引量:34
《中医杂志》2013年第19期1644-1646,共3页刘道兵 王荣田 陈卫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30901982);"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助(2007BAI20B035)
股骨头坏死是骨伤科疑难疾病,中医药常采用活血、补肾法治疗,但效果不够满意。我们以骨坏死证候规律为基础,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提出"脾虚生痰,由痰致瘀,因瘀致痹"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机学说,创立了健脾化痰、活血通络的"痰瘀同治"...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痰瘀同病 健脾活骨方 
试从痰瘀同病辨治中风(脑梗死)与鼾眠共病被引量:3
《新中医》2012年第12期1-3,共3页王松龄 赵莹雪 
郑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0SFXM273)
中风(脑梗死)与鼾眠共病多属本虚标实,其基本病机是脏腑虚损,肾精亏少,气机不畅,水津输布不利,聚生痰浊,阻滞经脉致血行不畅,使痰瘀互结,痰浊瘀血痹阻脑络机窍,痰瘀同病。痰瘀同治是基本治法,痰湿重者,宜温脾醒脑;痰火盛者,宜清肝熄风;...
关键词:中风 脑梗死 鼾眠 中医疗法 痰瘀同病 痰瘀同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