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质

作品数:309被引量:416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化学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李玉虎汪娟丽曹静邢惠萍罗宏杰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佛山市东鹏陶瓷发展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博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氯离子对陶质样品腐蚀机理初步研究被引量:1
《文博》2022年第6期96-100,共5页张悦 金普军 
陶质文物因其疏松多孔的结构因素,易于受周围环境影响。本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IR)、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及多功能成像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模拟陶块腐蚀前后的成分、物相结构、官能团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腐蚀...
关键词:陶质样品 氯离子 腐蚀机理 
麦积山石窟陶质化彩塑及其相关问题——麦积山石窟塑像壁画制作工艺研究之二被引量:3
《文博》2009年第6期147-150,共4页董广强 
麦积山石窟保存了大量的从后秦到明清时期的雕塑艺术品,通过近期的系统调查,发现除了普通的泥塑工艺以外,还普遍地存在着一种泥塑烘烤工艺,使泥质塑像的表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陶质化的现象,这对于古代塑像的工艺研究、文物保护等方面都...
关键词:麦积山石窟 泥塑烘烤工艺 陶质化塑像 
唐代三彩庭院式建筑群的复制
《文博》1993年第2期53-54,102,共3页王倩 付清秀 
1991年4月我们接到为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幕陈列复制一套唐代三彩庭院式建筑群的任务。历史文物的复制,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去考虑,即,不仅要求形似,而且应该神似。所谓神似,就是要体现文物所反映的时代精神,给人以历史感。这两方面...
关键词:三彩 陕西历史博物馆 庭院式 历史真实 绿釉 攒尖 时代精神 陶质 中堡 历史感 
秦俑制作标准化浅述被引量:1
《文博》1992年第3期73-77,共5页刘占成 
标准化就是规格化。确切地说,标准化的实质即产品的系列化和部件的互换性。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标准化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关于标准化在我国产生的时代,似可进一步探讨,但迄秦统一,在全国范围内明确提出并推行标准化,已为史实。如...
关键词:工律 睡虎地秦墓竹简 现代科学 云梦秦简 模制 烧成温度 陶马 陶质 标准化问题 制陶业 
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之制渊源探索
《文博》1992年第2期50-54,22,共6页吕智荣 
秦始皇陵东侧的陶兵马俑,是陵墓的陪葬设施,是秦始皇陵园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秦始皇陵规模浩大,名驰天下,陵侧的兵马俑更有其独特风韵,三个俑坑品字形排列,总面积达两万余平方米,内埋如同真人真马大的陶质兵、马俑近八千件,木质...
关键词: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园 木质战车 陶质 车马坑 余乘 葬俗 体形高大 墓主人 品字形 
甘肃西峰市出土的西周陶贝被引量:1
《文博》1991年第3期86-87,共2页何翔 
甘肃庆阳地区博物馆陈列钱币展览时,清理了本馆收藏的1979年西峰市火巷殡葬馆工地发现的西周墓葬中出土的陶贝,并对其逐个进行了实测和对比,发现与骨贝、石贝、蚌贝的形制、用途相类似。
关键词:西峰市 庆阳地区博物馆 西周墓葬 蚌贝 西周晚期 真贝 贝币 陶质 壳口 半园 
虎形独角兽被引量:3
《文博》1991年第2期81-81,共1页郭清华 
在勉县博物馆的藏品文物中,有一件虎形红陶独角兽,系1972年7月从勉县长林乡杨宅村东汉墓中出土。该兽体长31、背宽9、高15厘米,立耳、鼓目、短尾、虎爪,低头嘴微张,头顶中部长一勾翘短独角,前腿八字形分开,后腿用力猛蹬,如拼命之斗兽,
关键词:东汉墓 长林 头嘴 镇墓兽 墓主 灰陶 陶质 皮纹 室口 威武雄壮 
秦俑彩绘质地再探被引量:2
《文博》1990年第5期330-332,共3页张志军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中,对秦俑彩绘质地作了这样的描述:“经化验颜色都是矿物质,颜色的调合剂为明胶”。在王学理《秦待卫甲俑的服饰与绘彩》、李亚东《秦俑彩绘颜料及秦代颜料史考》及单(日韦)《秦兵马俑彩绘成份初...
关键词:发掘报告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兵马俑 史考 胶层 考古发掘 陶质 陶片 文中 甲片 
秦俑文物保护实验与研究述评被引量:1
《文博》1990年第5期333-338,共6页周铁 
一九七四年三月,秦俑破土而出,立即引起中外人士的极大关注,随后的几次大规模钻探和发掘,又大大促进了秦俑的学术研究工作,使其珍贵价值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与此同时,秦俑文物保护问题也日益严重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十几年来,有关专家、...
关键词:文物保护 学术研究工作 秦陵铜车马 人类历史文化 土遗址 陶片 陶质 重大考古发现 青铜文物 形成裂缝 
温湿度对秦俑影响情况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文博》1988年第6期76-78,共3页张志军 
秦俑保护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是设法确定秦俑所在环境中的温湿度的安全范围,并寻找适当的途径,有效地控制温湿度于这个安全范围之内。作为解决这一重大课题的第一步,从1988年2月,我们对秦俑坑内的温湿度进行测量,并就一些相关问题进...
关键词:毛发湿度计 温湿度 测量仪器 双金属温度计 保护措施 同步变化 温度变化 陶质 年温差 陶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