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作品数:259被引量:40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春寿向永新黄福灯金庆生董莉清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浙江省杂交稻新组合选育与中试(8812计划)重大专项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福建农业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两优616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福建农业》2013年第6期9-9,11,共2页郑阿敏 
两优616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广占63—4S与福恢616配组育成的中、晚籼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2012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2年新罗区引进试种,安排在江山镇作中稻、白沙镇作晚稻试种示范,表现产量高、生育...
关键词: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福建省农科院 技术 栽培 特性 特征 杂交稻新组合 试种示范 
马铃薯中薯3号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被引量:1
《福建农业》2012年第10期8-9,共2页杨明晖 
中薯3号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利用京丰1号为母本、BF77A为父本,经多年系谱筛选育成的中熟鲜食马铃薯新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泉州市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于翌年2月下旬至4月下旬收获,通过南菜北调...
关键词:中薯3号 马铃薯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技术 栽培 特性 特征 
龙须菜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福建农业》2009年第9期21-21,共1页吴厚桂 王德发 
龙须菜是佛手瓜藤蔓顶部的幼茎,由于每节都有卷须,且须长而卷,所以叫龙须菜。属多年生藤状攀援植物,其天然野生藤茎可长达40-50米.人工栽培时将藤蔓控制在2米左右,采收其主蔓和侧蔓嫩茎。2007年尤溪县清境农场在洋中镇官洋村充分...
关键词:人工栽培 龙须菜 佛手瓜藤蔓 技术 特性 特征 攀援植物 空气湿度 
菊薯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福建农业》2009年第8期24-25,共2页陈惠明 
菊薯,别称雪莲果、洋姜、洋生姜.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当地俗称“YACON”,意为“神果”,为野生菊科向日葵属。能形成块茎的植物。2007年从云南引进在古田县城东街道试种.亩产达1.5吨左右。
关键词:技术 栽培 特性 特征 安第斯山脉 雪莲果 南美洲 向日葵 
特优009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被引量:1
《福建农业》2008年第8期14-15,共2页刘坤源 
特优009系南平市农科所用龙特浦A与南恢009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南安市2005年、2006年引进该组合进行多点试种、示范,表现高产、抗病、米质优等特点,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目前正成...
关键词:特优009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栽培技术 特性 特征 南平市农科所 三系杂交稻 龙特浦A 
慈溪大粒1号蚕豆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福建农业》2007年第11期15-15,共1页何宗金 
2005年,新厝镇界下村引进慈溪大粒1号蚕豆种植400亩,亩纯收入达2000元左右,产品销往上海等城市,市场前景看好。而且利用冬闲田发展蚕豆生产,既可为农民增收,又可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蚕豆生产 大粒 慈溪 技术 栽培 特性 特征 市场前景 
马铃薯东农303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被引量:2
《福建农业》2007年第9期12-13,共2页王嫦华 
东农303系东北农学院农学系于1967年用白头翁作母本,“长它丁”作父本杂交,经过多年选育,于1978年育成,1986年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级品种。福清市于2003年引进,经几年来试验和生产示范,表现产量高,品质优,生...
关键词:东农303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马铃薯 技术 栽培 特性 特征 农民收入 
青兰湖青刀豆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被引量:1
《福建农业》2007年第4期11-11,共1页吴厚桂 吴小勤 
近年来,随着创汇蔬菜的发展,青刀豆已成为我县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品种之一。2005年尤溪县恒利食品有限公司新引进青兰湖青刀豆品种,在我县各乡镇进行多点示范种植,适应于不同海拔高度的春秋季栽培,是目前青刀豆最优品种之一。该品...
关键词:秋季栽培 青刀豆 技术 特性 特征 蔬菜品种 出口创汇 示范种植 
秋番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被引量:2
《福建农业》2005年第9期13-13,共1页陈文声 
关键词:秋番茄 栽培技术 特征特性 2002-2003年 蔬菜种类 秋冬栽培 主要品种 土传病害 高产栽培 
闽玉糯一号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福建农业》2004年第9期10-10,共1页于启闽 张朝锐 
闽玉糯一号系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与省种子总站选育的糯性果用玉米新品种。2002年1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县1999年引种示范成功,种植表现产量高,品质佳,效益好,已成为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产增收的种植项目。
关键词:闽玉糯一号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