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密

作品数:1760被引量:7889H指数:3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相关作者:宋伟薛立董志强毕华兴夏绍南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安徽农学通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福建柏不同密度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被引量:4
《安徽农学通报》2020年第22期80-81,共2页王庭雄 
对初植密度为1260、1665、2505、3330株/hm^2的福建柏人工林持水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林冠层的持水量大小顺序为2505株/hm^2>3330株/hm^2>1665株/hm^2>1260株/hm^2,活地被物层的持水量为1260株/hm^2>1665株/hm^2>2505株/hm^2>3330株/hm...
关键词:福建柏 造林密度 持水量 水源涵养 
不同密度协迫对商马铃薯2号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安徽农学通报》2020年第10期30-31,共2页陈丽文 邵蕾 陈亚伟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CARS-10)。
以河南春地膜主载品种商马铃薯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相同施肥管理水平下的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商马铃薯2号适宜栽培密度为60000~82500株/hm^2,最佳密度为67500株/hm^2。
关键词:马铃薯 密度 生物学性状 产量 
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冠层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
《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第2期60-61,共2页张爱芳 
该文分析了11年生杉木人工林不同密度下树冠层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杉木人工林,自然整枝高度与胸径关系紧密,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相同胸径林木的枝下高也增大;林冠层水平变化规律可利用冠径与胸径的相关性来分析,两者之间...
关键词:杉木 人工林 密度 树冠生长 变化规律 
化控对不同密度夏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第9期37-38,共2页黄汉峰 郭书亚 卢广远 
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商丘综合试验站"(Z2015-02-02);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项目
该文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化控措施对不同密度夏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控条件下,夏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密度为8.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化控条件下株高和穗位高降低,茎粗增加,产...
关键词:化控 密度 玉米 产量 
不同密度对夏玉米郑单958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第10期29-29,31,共2页顾左仁 方怀信 张红叶 钱素菊 钟文芳 
响水县常年种植夏玉米12667hm2,是主要的饲料作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试验重点探讨夏播玉米郑单958在本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旨在为以后种植该品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小区比较试验和方差统计分析,郑单958夏播不同密度对产量...
关键词:密度 夏玉米 郑单958 产量 
棉套油菜不同密度与产量关系初探
《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第10期43-44,78,共3页康启忠 
农业部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
试验结果显示,在贵池区棉套油移栽密度以60 000株/hm2最适宜,个体农艺性状、抗性都表现最佳,经济效益达5 624.8元/hm2。
关键词:棉套油菜 产量 经济效益 贵池区 
不同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第3期46-46,108,共2页汤雷 吴晓芸 金荣华 
为探究不同密度对水稻产量影响,2013年在黄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内2"l'L11I最适密度1.43~1.67万穴/667m2,C两优343为1.67-2万穴/667m2。
关键词:水稻 不同密度 产量 黄山市 
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苏鲜豆19号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第18期53-55,共3页赵向阳 韩桂琴 戴永发 
通过对菜用大豆新品种苏鲜豆19号的不同种植密度及不同施肥水平的栽培试验,探明该品种在泰州地区获得高产的合理种植密度为15万株/hm2,适宜施肥水平为施用45%的三元复合肥225kg/hm2作基肥。
关键词:苏鲜豆19号 种植密度 施肥水平 产量影响 
不同密度对高产优质花生铁引花一号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第15期49-49,66,共2页吴昊 侯敏 刘学良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铁引花一号的荚果、籽仁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引花一号种植适宜密度为8 000~11 000株/667m2,在一定范围内,密度增加,单株果数减少,饱果率提高,单位面积果数与单株产量关系密切,对产量形成贡献大...
关键词:铁引花一号 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2011年早稻免(少)耕不同密度抛秧试验初报
《安徽农学通报》2012年第16期43-44,共2页刘宏昌 肖君峰 胡建珍 徐爱民(编、校) 
2011年峡江县通过开展早稻免(少)耕不同抛栽密度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早稻免(少)耕抛秧密度要因地制宜、因品种而宜、因耕作田块、种植水平而宜,才能提高水稻免(少)耕抛秧单产水平。一般每667m2抛55盘为宜。
关键词:早稻免(少)耕 不同密度抛秧 2011年 试验初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