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滑坡

作品数:29被引量:197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郁淑华崔鹏高文良徐会明何光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四川省气象局重庆市气象局更多>>
相关期刊:《公路》《中国科技成果》《四川地质学报》《中国科技博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安全,从我做起
《上海安全生产》2024年第2期61-61,共1页阿布都瓦热斯 阿布力米提 吴悠 桑正华(指导)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安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目前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各类自然灾害。中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都十分复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
关键词:自然灾害 泥石流滑坡 灾害种类 处理难度 从我做起 基本国情 发生频率 台风 
议程设置理论下新闻发布会的舆论引导——以福建泰宁“5.8泥石流滑坡”为例
《西部广播电视》2019年第15期34-35,66,共3页白迎春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突发事件中海峡两岸政府媒介应对策略对比研究编号:FJ2016x015);三明学院社科规划项目(A2013121Q)
本文以“议程设置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福建泰宁“5.8泥石流滑坡”的新闻发布会为案例,探讨了在如今媒体发达的社会,要想抢占舆论主导权,尤其是突发事件后,要为突发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政府在发布信息时必须进行议程设置。
关键词:议程设置理论 新闻发布会 舆论引导 
青藏高原山区泥石流滑坡活动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4
《中国锰业》2018年第4期181-183,共3页郑胜章 臧丽萍 段顺荣 
青海省玉树州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212011140143)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山区作为我国大地构造单元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位,具有特殊的地质构造,东部毗邻扬子地台,西部与青藏高原腹地相接,从而形成一道重要构造分界线,同时也是一个地理位置重要、构造复杂的造山带。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山区有显...
关键词:青藏高原山区 泥石流 滑坡 活动特征及分布规律 
2017年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召开
《科学家》2017年第18期18-18,共1页
近日,2017年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研讨会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台湾中华水土保持学会主办,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业委员会承办,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台湾中兴大学、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绵阳市唐...
关键词:水土保持 学术研讨会 海峡两岸 专业委员会 泥石流滑坡 特大地震 学术交流 科研院所 
地震泥石流滑坡自动预警报警系统开发与应用被引量:2
《科技创新导报》2016年第16期62-63,共2页郭紫贵 胡细东 唐道湘 田贵俊 
在我国,广义的山区(包括高原、丘陵)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全国土地按地貌类型分:山地约占33%,丘陵约占10%,高原约占26%。而山地是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而山地区的人类居住地大多比较分散,如果安装昂贵的地质灾害设备,...
关键词:地质灾害 自动预警 泥石流 预警器 
浅析泥石流滑坡的防治措施
《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1期138-138,共1页陈昱彤 
泥石流和滑坡已经成为我国近来来发生数量最多、造成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泥石流和滑坡因此自身的灾害特性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如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就对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我国带在泥...
关键词:泥石流 滑坡 防治措施 
浅析泥石流滑坡的防治措施
《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1期317-317,共1页李闻朝 
我国整体气候多变,地势复杂,十分容易发生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泥石流和滑坡是我国十分常见的自然灾害,近年来严重危害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年来我国为了减...
关键词:泥石流 滑坡 防治措施 
我国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发展机理和预报方法研究
《中国科技成果》2015年第23期37-38,共2页
中小尺度强对流灾害天气系统往往还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强气象次生灾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观测、
关键词:对流天气系统 预报方法 机理 次生灾害 泥石流滑坡 中小尺度 经济损失 强对流 
忻阜高速忻州至长城岭段泥石流滑坡成因探析
《山西建筑》2013年第24期82-83,共2页陈菊红 
通过分析忻州—长城岭段的地质环境条件,总结了该段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发育特征,分析了泥石流、滑坡的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并对易发程度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同时提出了防治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泥石流 滑坡 发育特征 
基于聚类和最大似然法的汶川灾区泥石流滑坡易发性评价被引量:27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年第1期12-18,共7页胡凯衡 崔鹏 韩用顺 游勇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重大山地灾害综合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KZCX2-YW-Q03-5);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青年百人团队项目"考虑细观颗粒效应的泥石流动理学模型研究"(110900K23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西部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分析"(2011CB409902)
选择坡度、相对高差、地表径流深和地震烈度4个震后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作为评价影响因子,采用聚类分析和最大似然法评价汶川极重灾区(四川省部分)震后地质灾害的易发性。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和最大似然法这种非监督分类的方法适用于没有...
关键词:易发性评价 泥石流 地质灾害 汶川地震 聚类分析 最大似然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