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传心包

作品数:42被引量:9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郭选贤柯丽萍刘耀岽刘丽军蔡永敏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地方病防治》《辽宁中医杂志》《中医学报》《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温病条辨·上焦篇》第16条探讨“太阴温病”之误诊误治
《临床误诊误治》2025年第6期28-32,共5页田玉肖 陈聪文 孙维旭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1号);河南省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中医药拔尖人才(豫卫中医函〔2021〕15号)。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16条主要讲述的是“太阴温病”的误诊误治。结合叶天士、吴鞠通、赵绍琴等温病大家的理论,认为“太阴温病”即“呼吸道症状明显的发热性疾病”,也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太阴温病也会伴有“发热、恶寒、无...
关键词:温病条辨 太阴温病 误诊 伤寒 逆传心包 诊断 鉴别 治疗失误 
从“伤寒最多心病”论寒邪逆传心包辨治心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5年第1期133-136,共4页江昀峰 金钊 宋兴 
四川省科技厅课题(2022JDZH0020);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021MS133);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CCYB2021001)。
从发病学来看,温病强调的“逆传心包”应只是疾病异常传变的情况之一,六淫传变应皆可出现,临证亦有感寒后“逆传心包”。本文基于柯琴“伤寒最多心病”及“心病四法”,阐述寒邪逆传心包的辨治心法:病因上,本病多源于感寒,成于君火不足,...
关键词:逆传心包 柯琴 心肌炎 
中医温病学经典理论的现代阐释被引量:1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年第3期226-229,共4页吴范武 周芳菲 闫昕 江春花 齐峰 马会霞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实践项目(编号:2022GJJG209);华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J2151Q)。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2019年发现以来,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肆虐流行。但是,在中国应用中医温病学理论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何更好的学习、发展温病学经典理论,在未来的疫病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中医药专业人...
关键词:温病学 传染性疾病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逆传心包 伏邪 
从新冠肺炎重症之“逆传心包”认识心包络
《大医生》2023年第10期141-144,共4页周旎泓 王睿清 范小利 
新型冠状病毒的重症患者多表现为重型“气营两燔”、危重型“内闭外脱证”。一般认为前者为邪热气分不解,深入营血分;后者为元气衰微,心包郁闭,后者即“逆传心包”的表现,而笔者提出了新的认识,即两者皆为逆传心包,温病之营血分病属“...
关键词:心包络 逆传心包 新冠肺炎重症 
同为产后高热,处方却不同
《家庭用药》2022年第1期42-43,共2页达美君 
案一:高热,神昏,抽搐频作。产后周余,舌红绛无苔,脉滑数。暑热入营,逆传心包,神明失聪,亟宜清营解暑,透热保津,急投清营汤加减。犀角尖1.5克(另磨冲服,1993年后已禁用),鲜生地15克,牡丹皮9克,赤芍9克,玄参12克,连翘15克,金银花12克,淡竹...
关键词:逆传心包 鲜生地 紫雪丹 神昏 脉滑 淡竹叶 失聪 牡丹皮 
基于“逆传心包”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所致心血管损害的证治被引量:4
《福建中医药》2021年第4期36-37,46,共3页何星灵 林晓涵 连珍 黄迎春 翁锦龙 
中医理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属瘟疫范畴,由“疫毒”致病,来势凶猛,变化多端,病情进展易出现耗气、动血、扰神等症状,符合“逆传心包”的传变规律。基于叶天士“逆传心包”理论,分析心肺间密切的相关性,认为NCP的心血管损害以气...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血管损害 逆传心包 
“逆传”与“逆传”心包考辨被引量:5
《中医学报》2021年第3期676-678,共3页陈玉飞 蔡永敏 
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2012FY130100)。
在现代文献中,逆传与逆传心包常被混同使用。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可知,逆传之名首见于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外感病传变的反常情况,与顺传相对而言,病情迅速发展到危重阶段的传变方式。逆传心包为清代叶天士《温热论》首载,...
关键词:逆传 逆传心包 外感病 心神 
从“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探讨新冠肺炎损及于心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现代中医药》2021年第1期49-51,59,共4页陈金锋 雷忠义 刘超峰 范虹 雷鹏 武雪萍 于小勇 周岩芬 侯杰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18)119号)。
新冠肺炎从发病到恢复期,都有心肌损害和心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我们从临床症状和病因病机分析,无论从五行学说还是五运六气学说,还是从"痰"、从"瘀"、从"疫毒"本身,新冠肺病都有传经于心的可能,也进一步验证了叶天士《外感温热篇》:"...
关键词:温邪上受 首先犯肺 逆传心包 新冠肺炎 瘟疫致瘀 
论“逆传心包”之“逆”字内涵解析被引量:1
《亚太传统医药》2021年第2期201-202,共2页陈浩 
叶天士在《温热论》中开宗明义,阐释了温邪致病的一般规律及一般辨证方法:"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与伤寒大异也。"历代医家对"逆传心包"一句看法不一,而其中"逆"字承前启后,因此明确其内涵对探索温病发展规律,指导温病辨证具...
关键词:叶天士 《温热论》 逆传心包  温病辨证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462-467,共6页刘欣 丛晓东 李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803905);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项目(编号:2017-JYB-JS-118);2019年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科学家培育计划”。
新型冠状病毒通过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结合致病,引起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新型冠状病毒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损伤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平衡的影响,知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不容小觑。中...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血管系统 湿疫 逆传心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