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氢区

作品数:25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李金增陈培生张传朋许文峰孙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国家天文台更多>>
相关期刊:《百科探秘(航空航天)》《飞碟探索》《天文学进展》《物理》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青年人才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电离氢区S187的大尺度CO多谱线观测
《天文学报》2024年第5期1-36,共36页徐小云 陈学鹏 张世瑜 孙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04130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A1608000、2017YFA0402701);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QYZDJ-SSW-SLH047);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Y2022085);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xbzg-zdsys-2022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池英才”项目资助。
大质量恒星强烈的反馈深刻影响其周围的星际介质,并可能触发下一代恒星形成.S187是位于银河系第2象限的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呈现出“扫集-坍缩”的触发式恒星形成模式.基于“银河画卷”巡天^(12)CO/^(13)CO/C^(18)O(J=1-0,下文J=1-0为简...
关键词:星际介质:云 星际介质:电离氢区 恒星:形成 射电谱线:星际介质 星际介质:个别:S187 
画廊
《中国国家天文》2021年第7期92-93,共2页LiiiiiCo(摄影) 王乐天(摄影) 王晋(摄影) 杨友利(摄影) 孙又晗(摄影) 刘震(摄影) 
1.M16鹰状星云摄影/LiiiiiCo器材/Chilescope T2 ASA 500mm+FU16803参数/SHO总累计5小时地点/智利时间/2021年6月M16鹰状星云位于巨蛇座,距离我们约7000光年,是一块丰富的电离氢区域。这里像是宇宙中的一个育儿袋,无数年轻的恒星在这里...
关键词:哈勃空间望远镜 巨蛇座 电离氢区 星云 M16 恒星 
红外尘泡N109中的恒星形成
《天文学进展》2021年第2期249-264,共16页孙金旭 李金增 刘洪礼 董晓怡 袁敬华 张国印 
科技部国际合作“走出去”重大专项(2010DFA027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503035,11573036)。
与电离氢区成协的红外尘泡是研究恒星形成尤其是触发恒星形成的理想天体实验室。利用多波段数据对银河系中最大的尘泡之一N109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它对其近邻介质及其中恒星形成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N109周围存在56个致密团块,主要分布在...
关键词:大质量恒星形成 星际介质 电离氢区 分子云 红外尘泡 
2020年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线上竞赛理论试题(下)
《天文爱好者》2020年第12期93-94,共2页 
高光度蓝变星(LBV)是一种大质量、不稳定的超巨星,由于大气中的不稳定性,它们会经历非常剧烈的质量损失。在这样的事件之后,会围绕恒星形成一个稠密的星云。LBV是非常热的恒星,产生大量高能光子,这些光子能够电离氢原子(Eph>hv0=13.6eV)...
关键词:恒星形成 HII区 天体物理 电离氢区 变星 氢原子 质量损失 星云 
M43星云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2019年第1期47-47,共1页赵妍(文/图) 
M43是梅西耶天体之一,在NGC天体中编号为NGC1982,也称迪马伦星云。它位于猎户座的一个电离氢区,是猎户座分子云复合体的一部分,距地球约1600光年,视星等为9.0。实际上,M43应该算是M42的一部分,是被一条壮观狂暴的暗带从星云主体上分割...
关键词:星云 电离氢区 猎户座 NGC 复合体 分子云 视星等 天体 
鹰状星云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2018年第11期20-20,共1页赵妍 
鹰状星云(NGC 6611)在梅西耶星表中排名第16位,故简称为M16。鹰状星云位于巨蛇座内,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恒星诞生区,也是一个电离氢区,因其形状好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而得名。
关键词:星云 电离氢区 NGC M16 银河系 星表 恒星 
大质量恒星形成及其初始条件
《天文学报》2017年第6期127-128,共2页张传朋 
本论文包含对4个课题的研究:红外暗云、致密冷核的碎裂和氘化、极超致密电离氢区和红外尘泡.它们不仅属于大质量恒星早期形成的范畴,而且反映了不同演化阶段的典型特征.主要内容如下:
关键词:大质量恒星 恒星形成 早期形成 电离氢区 典型特征 演化阶段 红外 
红外尘泡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7年第9期1-17,共17页张传朋 王俊杰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青年人才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15CB857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1136300411403042)资助项目
银道面红外巡天发现的一类壳状结构被称作"红外尘泡"(Infrared Dust Bubble),目前普遍认为它是由大质量恒星或星团形成时产生的电离氢区与周围中性介质相互作用形成的,电离氢区膨胀可能触发壳层分子气体中的新一代恒星形成.最初,尘泡被...
关键词:尘泡 恒星形成 电离氢区 年轻星 
银河系热辐射和非热辐射成分分离原理
《科技传播》2013年第7期121-122,共2页许文峰 
银河系内射电源的辐射机制主要有两种:热的自由—自由辐射和非热的同步辐射。分别来自于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和相对论电子在磁场中的螺旋运动,与之相对应的强射电源是电离氢区和超新星遗迹,而且银河系的大尺度结构的背景辐射也是来自于...
关键词:射电连续谱 超新星遗迹 电离氢区 
哈勃星空
《飞碟探索》2012年第9期64-64,共1页
1.哈勃观察到一个孕育着恒星的星系 在NGC 4700星系中很明亮的桃红色的云团被认为是电离氢区,那里由炽热的年轻恒星放射出的强烈紫外线导致了周围氢气的燃烧。
关键词:哈勃 星空 电离氢区 NGC 桃红色 星系 恒星 云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