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麻皴

作品数:127被引量:2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黎斌姜喆宋瑞丽孙济洲孙美君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美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国画家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密体”山水形态的辨识
《国画家》2019年第5期64-65,共2页廖少华 
'密体'山水之说没有过正式说法。但在我国古代画论中,对疏密二体很早就有定论。然而,对某些艺术形态的认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产生较全面的看法。古代画论未对山水画确立疏密形态的'名分',也就留给我们后人更多的思考空间。
关键词:疏密二体 山水画 山水艺术 张彦远 披麻皴 
在激荡与碰撞中寻求发展——张桐瑀、石峰访谈
《国画家》2017年第5期34-37,共4页
马春梅:在讨论山水画写生之前,需要厘清哪些重要的概念和前提?张桐瑀:现在所说的"写生",在人们潜意识当中多指的是西方绘画概念的写生。中国古代的写生是从花鸟画的写生和写真转换而来的,是一种以感悟的方式写生意、生机、生命的...
关键词:张桐 西方绘画 中国画发展 美术院校 对景写生 教育体系 中国画家 披麻皴 大家画 现代性 
论“以书入画”对中国传统绘画审美功能提升的作用被引量:1
《国画家》2015年第6期74-75,共2页孟佩芳 
以书入画,顾名思义,就是以书法融入绘画,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在画面上题写书法题跋;其二,用书法用笔来作画。在这两者中,对后者的要求更高。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能实现用书法用笔来作画,一是与中国古代书法在文人中的普及分不开;另外...
关键词:以书入画 概括总结 法用 形式美感 坠石 项容 竹石图 审美趣味 披麻皴 鹊华秋色图 
“晋唐无皴”:关于皴法的发端及其开宗立派
《国画家》2015年第5期70-71,共2页陈艳 
清人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提到:"云霞荡胸襟,花竹冶性情……画家一丘一壑、一草一花,使望者息心,览者动色……"1画家在为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丘一壑"息心""动色"的过程中,将看到的物象转化为心象,通过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才...
关键词:开宗立派 一丘一壑 心象 绘画形式 画论 李思训 披麻皴 斧劈皴 方薰 《历代名画记》 
论推进中国山水画皴法演变的两个因素
《国画家》2015年第2期64-65,共2页陈艳 
"皴"作为一种很重要的中国山水画技法,其包含的种类很多,比如按形态特征来划分可以分为"点皴""线皴""面皴"三大门类。"点皴"用笔攒簇而出,既适合表现江南特有的土肉浑厚、湿润葱郁的景观,也适合表现受外界侵蚀后表面受损、呈...
关键词:点皴 土肉 线皴 纹理结构 披麻皴 董源 荆浩 范宽 形态特征 斧劈皴 
陆俨少画论阐析之五:气质内美是好画共同点
《国画家》2012年第1期63-63,共1页舒士俊 
董源《潇湘图》用的是短笔披麻赦,巨然《秋山问道图》用的是长披麻皴,范宽《溪山行旅图》用的是豆瓣皴.郭熙《早春图》用的是卷云绒,李唐《万壑松风图》用的是斧劈皴。互相比较,因为他们所写的对象不同,创造出不同的皴法,风格也...
关键词:陆俨少 《溪山行旅图》 内美 气质 画论 披麻皴 董源 郭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