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评标准

作品数:158被引量:8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海滨尹吉男张玉春马萌李刚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聊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论中国绘画品评标准的“神”“逸”之变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2年第5期6-8,共3页杨硕鹏 
安徽省教育厅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高等中医药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俱乐部制改革研究”(gxyqZD2021016);安徽省教育厅2021年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本草图经》药图考证研究”(SK2021A0339);安徽中医药大学2021年教学管理研究重点项目“高等中医药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21zlgc047);安徽中医药大学2020年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20rwdj03)研究成果;。
从六朝人物贵“气韵生动”,到唐至北宋院体画的“神品”至上,再到文人绘画的“逸情”自娱,中国绘画“神品论”和“传神说”的“神”在绘画领域的实质内涵为主客统一而偏于客体,“逸”的内涵则是主客统一而偏于主体。“神”“逸”都不单...
关键词:“神” “逸” 绘画品评 自然 
探析“神、妙、能、逸”书画品评理论与代表作品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9年第5期8-9,共2页赵晟 雷亚辉 
"神、妙、能、逸"是唐代画评中提出的四个品第,是继"六法"后品评绘画的又一大法。文章在阐述"神、妙、能、逸"的基础上并运用其品评理论对画作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四品 品评标准 中国画 绘画理论 朱景玄 
景外之境、韵外之致——从唐宋“逸品”说看文人审美理想的建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7年第4期41-42,共2页王庭杰 
一、“逸”的提出及“逸品”标准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的很多审美范畴在最初不是专门为绘画审美而提出的,“逸品”即是如此。“逸”出现在绘画品评中是从魏晋开始,缘于绘画品藻之风盛起,这一时期的品评风气虽说是基本限于人物绘画,...
关键词:审美理想 逸品 韵外之致 绘画理论 品评标准 文人 唐宋 “逸” 
以谢赫“六法论”解读《蒙娜丽莎》之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5年第5期55-56,共2页尹其刚 卢芝江 
自古以来,"六法论"一直被誉为是品评我国绘画作品的标准和重要准则。从谢赫"六法论"的角度研究达·芬厅的《蒙娜丽莎》之美,便可发现"六法论"不仅对中国画适用,对西方人物画也同样适用。
关键词:六法论 达·芬奇 品评标准 蒙娜丽莎 
论中国绘画中的“逸格”与“三品”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09年第11期56-57,共2页沙志慧 
"三品"是古代画论"六法三品"中影响极深的一种品评标准。唐代张怀,五代张彦远、荆浩,宋代黄休复、宋徽宗赵佶,一直到了明代董其昌、唐志契,他们对"神、逸、妙、能"四格各持己见。当然,我们应重视三品与四格,但不应受其束缚,应讲求在继...
关键词:中国绘画 文人画家 黄休复 逸格 张彦远 院体画 董其昌 宋代 黄宾虹 品评标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