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熙修

作品数:69被引量:1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樊婷婷单婧婧刘环环王婧刘扬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重庆大学烟台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全国新书目》《传媒观察》《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读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时代、报刊与女性——重庆《新民报》浦熙修之新闻实践
《中国地市报人》2024年第12期50-52,共3页李静蕾 
浦熙修作为民国时期著名女报人,以其独特笔锋记录并参与着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理应在民国报人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学界对她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通过查阅重庆《新民报》的文献资料,发现浦熙修在其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笔墨。因此,本文将...
关键词:新闻实践 重庆《新民报》 浦熙修 女性报人 
改革开放以来的浦熙修研究述评
《科技传播》2021年第17期27-30,共4页姜祥 李日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研究队伍的力量薄弱、研究视野的局限,有关浦熙修的研究成果开始出现,但是进展缓慢。已有成果集中于对浦熙修生平的回忆、新闻通讯作品的史料整理等方面,而学术层面的探讨还相对匮乏。因此,加强浦熙修研究,对于理解中...
关键词:浦熙修 女报人 《新民报》 新闻采写 
浅析浦熙修女性人物报道的思想被引量:1
《东南传播》2018年第5期148-150,共3页向宏悦 
浦熙修是我国抗战时期和解放时期的著名女记者,从事新闻工作将近二十年。期间不仅采写了大量抗日救亡新闻,还编写大量社会新闻。浦熙修采写的女性人物报道可分为活跃在人们视线里的女士、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远道而来的外国女友人三...
关键词:浦熙修 新闻作品 女性 人物报道 
大师的道歉
《杂文选刊》2017年第12期54-54,共1页唐宝民 
1957年反右运动中,青年作家刘绍棠被打成右派,许多文化界人士纷纷发表文章对刘绍棠进行批判,其中就包括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茅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刘绍棠一方面无知得很,一方面狂妄得很。这种不老实、不踏实的作风,都不是一个青年作...
关键词:刘绍棠 茅盾先生 著名文学家 反右运动 青年作家 青年作者 文化界人士 浦熙修 罗隆 一封信 
浦熙修与罗隆基无果的爱情被引量:1
《钟山风雨》2016年第3期39-40,共2页徐廷华 
浦熙修,1910年出生于江苏嘉定县(今属上海),是中国现代女新闻记者中的佼佼者。以其工作勤奋、文思敏捷著称新闻界,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在重庆和南京任《新民报》记者、采访部主任等职,为宣传中共坚持抗战和揭露国民党反动面目,...
关键词:浦熙修 罗隆 新民报 彭子冈 解放战争期间 解放前夕 章罗联盟 袁子英 四大名旦 政协会议 
抗战中的新闻事件若干
《青年记者》2015年第22期24-27,共4页刘宪阁 
抗战中的媒体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揭开了一些事件的真相,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回顾世界新闻史,现代媒体的兴起与演变往往与战争呈现出一定的关联;百余年的中国新闻史亦然,惟此种战争与新闻之关联维度,在以往研究中似较少关注。今年恰逢抗...
关键词:中国新闻史 《大公报》 现代媒体 《新华日报》 汪精卫 浦熙修 新民报 抗战期间 拒检运动 艳电 
浦熙修的新闻精神被引量:3
《青年记者》2015年第18期88-89,共2页成青青 
在当今传媒不断发展和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精神遇到极大挑战。新闻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应具备怎样的新闻精神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新民报》女记者浦熙修的新闻实践和作品进...
关键词:新闻精神 新闻工作者 解放战争期间 新闻实践 国内外形势 《新民报》 抗日战争 新闻记者 
浅谈浦熙修的新闻精神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5年第4期247-247,249,共2页安娜 
浦熙修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女记者,其新闻精神主要由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追求真实的理性精神、维护社会正义的精神、人文关怀精神四方面构成,指导和支撑着她的新闻实践活动,从而产生大量的新闻作品,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关键词:浦熙修 新闻精神 社会责任 公平正义 人文关怀 
浦熙修的叔祖父浦泳先生
《世纪》2015年第1期63-64,共2页马克烈 
《世纪》杂志2014年第l期有姚芳藻女士《浦熙修罗隆基的爱情与惆怅》一文,这两位民盟的名人令我想起了我的入盟介绍人浦泳先生,顿时,他那一缕银须、一丝微笑,那一根拐杖又浮现在我眼前,浦泳和浦熙修都是上海嘉定人,且属同一家族...
关键词:祖父 《世纪》 罗隆基 介绍人 民盟 叔父 所长 
逝去的悲凉——读《美丽与悲怆》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4年第12期65-66,共2页刘磊 刘鹏 
那是一个行将远去的年代,那是一个渐次被历史的尘埃所封存的年代,那是一个谁都不愿提起却又不得不提起的年代,那是一个在几代人身上烙下深深印记的年代。站在世纪的终点,透过弥蒙的云雾,拂去史书上那厚厚的尘灰,一个一个鲜活的名字又重...
关键词:浦熙修 《文汇报》 女记者 陈仁炳 罗隆 彭文 章伯钧 社会政治环境 天安门城楼 政治生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