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絮凝

作品数:10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龙薛广雷刘铮李妍陈昱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建筑大学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水科学与工程技术》《科技致富向导》《辽宁化工》《环境工程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气动絮凝研究及应用进展被引量:2
《当代化工研究》2021年第7期150-151,共2页史蕊町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研究计划,课题编号:KYY2020045(20-22)。
本文主要介绍了气动絮凝工艺及其原理,简述了气动絮凝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传统机械絮凝水力絮凝的区别。同时对气动絮凝目前在处理城镇污染河水、强化一级处理两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述,总结了气动絮凝应用过程中的一般操作条件。文末就气动...
关键词:气动絮凝 机械絮凝 气泡 应用效果 
CEPT工艺中气动絮凝投药量优化试验
《辽宁化工》2017年第6期547-549,共3页黄骁 席风祥 贾澍 艾勇 
强化一级处理工艺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对该工艺中气动絮凝部分研究不足,其控制参数差别很大。通过对气动絮凝的投药量进行试验,分析得出:在试验水质的条件下,PFAC的最佳投加量为150 mg/L,PAM的最佳投加量为0.5 mg/L。
关键词:气动絮凝 絮凝剂 投药量 
小城镇污水的气动絮凝强化处理试验研究
《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第3期214-214,共1页林长峰 张学林 曹新明 张学杨 
以中水站进水为试验水样,以浊度、COD、TP、TN等为测定指标,进行气动絮凝试验,研究了聚合氯化铁铝(PFAC)与聚丙烯酰胺(PAM)的复配使用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并考察了充气量与充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FAC最佳投药量为20...
关键词:生活污水 气动絮凝 聚合氯化铁铝 最佳投药量 
气动絮凝强化处理城镇污染河水被引量:5
《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第5期1629-1632,共4页李树金 王三反 薛广雷 
为减轻水体污染,缓解环境压力,对典型城镇污染河水进行气动絮凝实验研究。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以某大学中水站格栅后生活污水稀释配制的水样来模拟典型城镇污染河水并作为实验研究对象,以无机高分子聚合物聚合氯化铁铝(PFAC)为絮凝剂,...
关键词:气动絮凝 污染河水 溶解氧 充气量 
气动絮凝强化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第6期321-321,336,共2页刘涛 李明珠 
以山东建筑大学中水站调节池进水为试验水样,以浊度、COD、TP、TN等为测定指标,进行气动絮凝试验.研究了聚合氯化铁铝(PFAc)与聚丙烯酰胺(PAM)的复配使用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并考察了充气量与充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
关键词:生活污水 气动絮凝 聚合氯化铁铝 最佳投药量 
气动絮凝用于城镇污染河水处理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水处理技术》2011年第1期99-102,共4页薛广雷 王龙 刘建焘 
在设定的絮凝条件下,以小城镇典型污染河水为研究对象,聚合氯化铁铝(PFAC)和聚丙烯酰胺(PAM)为试验药剂,COD、浊度、总磷和溶解氧为测定指标,进行了气动絮凝试验。结果表明,以微孔曝气头充气,当混合充气量、第1格絮凝充气量和第2格絮凝...
关键词:气动絮凝 充气量 充气方式 污染河水 溶解氧 
气动絮凝用于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动力学机理初探被引量:3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年第B10期18-19,共2页李妍 王龙 张芹芹 耿玉秀 郑洪领 
对气动絮凝动力学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探讨,针对固-液-气三相相互作用机理,着重论述了气泡与水流、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简要分析了影响气动絮凝效果的因素。
关键词:气动絮凝 动力学机理 气泡 颗粒 碰撞粘附 
气动絮凝在CEPT工艺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工业水处理》2007年第12期15-17,共3页王龙 刘铮 姜瑞雪 张真真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2002F25)
针对气动絮凝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阐述了其压缩空气搅拌的机理、目前的应用现状和特点等,并对气动絮凝动力学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气动絮凝 压缩空气搅拌 絮凝动力学 化学强化一级处理 
气动絮凝动力学机理探讨及试验分析被引量:2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第12期30-31,共2页王龙 刘铮 刘华超 
对气动絮凝动力学机理进行进一步探讨,并在设定的絮凝条件下,进行试验室小试,分析气动絮凝对浊度、COD等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和提高溶解氧的意义,并简单比较了其气动絮凝与机械絮凝的差异。通过机理探讨和试验效果分析,展望气动絮凝方式...
关键词:气动絮凝 强化一级处理 动力学机理 试验分析 
气动絮凝反应模型试验被引量:7
《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第11期41-42,共2页姜应和 陈昱 
 采用以筛分粘土配制的水样进行了气动反应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气动絮凝反应具有良好的促进絮凝的效果;曝气强度宜控制在0.015~0.05m3/(m3·min);曝气装置扩散的气泡直径越小则反应效果越好。
关键词:模型试验 气动絮凝 混凝 曝气强度 曝气装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