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玄同

作品数:1023被引量:541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小惠刘贵福李可亭魏继洲余连祥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鲁迅博物馆西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新文学史料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倪斯霆著 《觉醒年代中的“旧戏痴”——张厚载传》
《新文学史料》2024年第4期83-83,共1页
今人已经陌生的张厚载,曾是林琴南的入室弟子,新文化运动中的“旧戏痴”;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鲁迅、周作人、沈尹默、傅斯年等新人物与他打过笔仗或对他有过评论;他被北京大学开除,却与“四大名旦”等京剧...
关键词:入室弟子 京剧名家 四大名旦 张厚载 沈尹默 钱玄同 刘半农 蔡元培 
郭沫若及创造社同人与闻一多的交谊
《新文学史料》2021年第3期4-14,共11页商金林 
一、"昧于世故人情,不善与俗人交接,独知读书"的闻一多"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先驱者向旧思想、旧文学发起攻击以后,旧营垒中的那些守旧派仰仗传统势力在文坛上的主流地位,将《新青年》的呐喊视为"虫鸣"而不...
关键词:钱玄同 刘半农 世故人情 文学革命 《新青年》 传统势力 郭沫若 交谊 
被埋没的文坛“双簧戏”——周作人与“爱情定则”大讨论
《新文学史料》2019年第1期68-72,共5页刘静 
1923年7月11日周作人致好友钱玄同的信函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钟孟公者=卩冂+(=加号,并非中原之小写拾字)公杨汉公之公,用在名字之末,以表自大之意。
关键词:周作人 大讨论 定则 爱情 文坛 钱玄同 
鲁迅茶事考被引量:1
《新文学史料》2016年第3期21-25,共5页萧振鸣 
茶文化是由中国发祥的,中国是茶文化的故乡。茶道、茶书、茶画、茶具、茶学、茶艺等等都是茶文化之属。茶文化常常与文人墨客相关联,新文化人士中蔡元培、胡适、钱玄同、徐志摩、郁达夫等等无不有许多关于茶的故事。鲁迅,也是一位深...
关键词:茶事 鲁迅 茶文化 文化人士 蔡元培 钱玄同 徐志摩 郁达夫 
李世军日记中的钱玄同师被引量:1
《新文学史料》2013年第3期81-85,共5页符杰祥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性情激进直切、率真坦白的钱玄同为后世文坛留下了诸如"选学妖孽,桐城谬种"、"废止汉文"、"左行横迤"一类的轶闻佳话。钱玄同自言有"烧毁中国书之偏缪精神",十分话常常要说到十二分,这样一种...
关键词:钱玄同 日记 新文化运动 风云人物 趣闻轶事 特立独行 鲁迅 五四 
吴承仕:集状元和党员为一体的传奇人物被引量:1
《新文学史料》2012年第1期128-137,2,共10页李征宙 
吴承仕,是个集状元和共产党员为一体的传奇人物。他与黄侃、钱玄同、鲁迅等人均为章太炎的弟子,在音韵学、训诂学、经学研究上有“南黄北吴”之美誉。长期担任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
关键词:传奇人物 共产党员 元和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经学研究 中国大学 钱玄同 
另一种“双簧信”——《新青年》的戏剧革命被引量:2
《新文学史料》2009年第3期131-138,共8页杨迎平 
文学革命初期,胡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主张提出后,得到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响应,“但文学革命的主张,在思想禁锢的‘无声的中国’一时还没有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发难者们甚至有点寂寞。”于是,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
关键词:《新青年》 文学革命 戏剧 钱玄同 刘半农 陈独秀 白话文 新文学 
《语丝》文体于自然中透出谐趣诗趣
《新文学史料》1994年第4期206-209,共4页杨义 
《语丝》的创刊不是由于某几个人有什么主张,要组织社团而引起的,它的创刊纯出于偶然。《晨报副刊》的编者孙伏园,因其代理总编无理抽去已发稿的鲁迅打油诗《我的失恋》。
关键词:《语丝》 《晨报副刊》 孙伏园 周氏兄弟 钱玄同 竹林的故事 徐文长 翦拂集 刘半农 情书一束 
孙席珍的声音
《新文学史料》1993年第4期89-92,88,共5页薛汕 
案上摆着《孙席珍创作集》和《悠悠往事》,还有《孙席珍教授纪念册》。现在可以明明白白、确确凿凿地称孙席珍为革命家、文学家——至于教授,也是他一生的重要部分。夫子手植桃李,已经满园春色,累累坠枝了。有:早期以《从军日记》震惊...
关键词:从军日记 谢冰莹 案上 中国现代文学史 对我说 中国小说史 钱玄同 中国新文学史 鲁迅研究 国民党顽固派 
谈“语丝”刊名的由来被引量:1
《新文学史料》1992年第1期171-173,共3页孙玉蓉 
鲁迅在《我和〈语丝〉的始终》一文中,介绍了《语丝》刊名的来源:"听说,是有几个人,任意取一本书,将书任意翻开,用指头点下去,那被点到的字,便是名称。那时我不在场,不知道所用的是什么书,是一次便得了《语丝》的名,还是点了好几次,而...
关键词:《语丝》 俞平伯 一本 二字 津浦道中 钱玄同 伊底 文艺刊物 《七月》 不得其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