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地理分布

作品数:190被引量:1338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志红顾蔚赵守歧卫海燕郭彦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生态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气候变化对冷蒿在我国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
《生态学报》2025年第4期1950-1964,共15页杜毅倩 余国杰 殷晓洁 平晓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揭榜挂帅项目“三北工程攻坚战关键技术研发”(202401\06\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00388)。
气候变化会影响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生态功能,物种分布模型是探究物种地理分布格局的重要工具。冷蒿(Artemisia frigida)作为我国温带草原的退化指示种,其地理分布格局会如何响应气候变化还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以冷蒿为研究对象,选取355...
关键词:气候变化 冷蒿 物种分布模型 集成模型 潜在分布 
气候变化情境下木荷潜在地理分布及生态适宜性分析被引量:8
《生态学报》2023年第16期6617-6626,共10页文国卫 黄秋良 吕增伟 赖文峰 施晨阳 朱晓如 蒋天雨 张国防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基金(CXZX2019046);福建农林大学高峰学科项目(71201802404)。
木荷(Schima superba)是中国南方常见的速生阔叶耐火树种之一,在生态修复和维持环境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预测其潜在适生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axent模型,结合158条木荷在中国的有效分布记录和筛选后的8个生物气候变量,预测木...
关键词:木荷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潜在适生区 生态适宜性 
末次冰盛期以来香果树潜在地理分布格局变迁被引量:6
《生态学报》2023年第8期3339-3347,共9页唐自豪 刘贤安 彭培好 李雪杨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301);四川旅游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02SCTUZD16)。
香果树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孑遗树种,探讨末次冰盛期以来香果树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变化,对研究茜草科乃至中国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系统发育、古生态和古气候变迁等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
关键词:最大熵模型 香果树 地理分布 气候变化 末次冰盛期 
气候变化情景下孑遗植物绵刺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被引量:14
《生态学报》2022年第11期4473-4484,共12页秦媛媛 鲁客 杜忠毓 史建国 柴乖强 张宇 雷凯宇 段义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60095)。
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 Maxim.)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孑遗濒危荒漠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预测过去、当代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绵刺植物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和迁移路线,将为绵刺的保护利用及种群合理建立提供一定的科学...
关键词:绵刺 气候变化 MaxEnt模型 地理分布 
五种齿突蟾在横断山南潜在地理分布预测被引量:10
《生态学报》2022年第7期2636-2647,共12页赵梓伊 肖能文 刘高慧 李俊生 
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项目(2019HJ2096001006)。
由于栖息地质量下降,近年来齿突蟾属物种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明确齿突蟾属物种空间分布,是监测、管理、保护齿突蟾属物种的基础。横断山区可能是齿突蟾属的起源中心和分化中心,但齿突蟾属在横断山区的地理分布格局尚不明确。利用优化后Max...
关键词:Maxent模型 潜在地理分布 横断山南 齿突蟾属 
气候变化情景下大沙鼠潜在地理分布被引量:5
《生态学报》2021年第17期6904-6912,共9页乔雪丽 林峻 吴建国 赵雪迷 巨喜锋 郑江华 
新疆“天山雪松计划”项目(2021);新疆草原生物灾害遥感监测(07021632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有害生物普查项目。
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是中亚地区典型的荒漠啮齿动物,其采食和掘洞行为造成了荒漠林和荒漠草原退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基于大沙鼠分布数据、气候、土壤和地形因子数据,采用MaxEnt模型预测大沙鼠在当前气候和温室气体低、中、高3种...
关键词:大沙鼠 荒漠林 荒漠草原 MaxEnt模型 潜在地理分布 气候变化 
基于Maxent模型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胡杨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被引量:74
《生态学报》2020年第18期6552-6563,共12页张华 赵浩翔 王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61011);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2019-RC-105)。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是全世界干旱和半干旱区急需优先保护的林木基因资源,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胡杨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将为胡杨种群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绿洲恢复过程中胡杨的合理种植和配置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
关键词:胡杨 气候变化 Maxent模型 地理分布 
基于MAXENT模型评估北部湾潮间带中国鲎和圆尾鲎稚鲎的潜在地理分布及种群保育对策被引量:25
《生态学报》2019年第9期3100-3109,共10页颜明艳 李琼珍 宋洁 王振华 王有基 胡梦红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OT03.1617);2017北海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Bhsfs006)
鲎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意义。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受损等原因,亚洲鲎种群数量正急剧下降。鲎漫长的生命周期使得鲎资源的保护和增殖迫在眉睫。生态位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物种的潜在地理分布预测。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和公开发...
关键词:中国鲎 圆尾鲎 最大熵模型 生境适宜性 保护 
气候变化对阔叶红松林潜在地理分布区的影响被引量:36
《生态学报》2017年第2期464-473,共10页贾翔 马芳芳 周旺明 周莉 于大炮 秦静 代力民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助项目(2015FY210200-9);中国科学院特色研究所项目资助项目(Y5YZX151YD)
物种地理分布主要取决于它对气候、地形等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基于22个环境因子和阔叶红松林的4类主要建群树种——红松、紫椴、水曲柳和蒙古栎的地理分布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模拟了阔叶红松林的潜在分布区域,并分析决定阔叶红松林地理...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 气候变化 最大熵模型 潜在地理分布 气候变化情景 
蒙古扁桃植物的潜在地理分布及居群保护优先性被引量:28
《生态学报》2015年第9期2960-2966,共7页马松梅 聂迎彬 段霞 余存生 王荣学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261011);石河子大学自然科学一般项目(ZRKXYB-04)
基于野外调查的分布数据,利用GIS技术与生态位模型(MAXENT)模拟、分析、揭示第三纪孑遗、濒危蒙古扁桃植物在亚洲中部荒漠区的潜在地理分布、格局及驱动因子。并将模拟得到的蒙古扁桃在不同地区的平均潜在发生概率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数...
关键词:蒙古扁桃 潜在分布、格局 驱动因子 居群保护优先性 MAXENT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