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作品数:322被引量:7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技术更多>>
相关作者:杨学先张力常云海徐娜蒋腾芳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新津县中医医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在历史的现场
《中学生百科》2025年第2期5-5,共1页叶真 
“破旧窗户是废墟的眼睛,看着曾属于人类的领地慢慢被自然收回。”一幅画作在时光的侵蚀下剥落了颜料,一尊原本完美的雕像在偶然中缺失了肢体,一首古老的诗歌在烛光里遗失了字句……这些不是废墟。废墟最核心的故事,是人类对自然的征服...
关键词:生活场景 乌克兰基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废墟 字句 
美国核动力舰艇的核安全性
《现代舰船》2024年第5期64-67,共4页兰洋 黄禹 张玥 
核反应堆一旦发生泄漏将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命健康产生重大危害。1986年,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大量放射性物质污染并影响了周围的土壤、水源和动植物,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事故后几年里,附近居...
关键词:事故救援 核泄漏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生态环境 核反应堆 自然环境 核动力 生命健康 
肿瘤放疗其实没那么可怕
《大众健康》2024年第4期42-43,共2页李博 
流言: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就是“吃线”,不仅对患者有危害,还会影响患者家人的健康。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一提到放射线,大家就不免心生恐惧。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核事故...
关键词:肿瘤放疗 放射治疗 日本广岛 心理阴影 放射线 治疗肿瘤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核事故 
俄罗斯应急法体系演变及特点分析
《劳动保护》2024年第1期46-48,共3页代海军 
俄罗斯受国际环境尤其是地缘政治的影响,以及复杂的自然地貌和社会环境,国家安全一直是俄罗斯应急管理的重要议题。本文介绍了俄罗斯应急法的体系及主要内容,并从5个方面对俄罗斯应急法进行分析。苏联解体后的几十年里,受国际环境尤其...
关键词:地缘政治 自然地貌 灾难性事故 公共安全 战争威胁 应急法 森林火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基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浅谈放射防护在放射诊疗中的作用与意义
《科技视界》2023年第32期58-62,共5页万沁琳 
放射是指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随着放射学的发展以及其在军事、工业、医疗卫生中的大量应用,放射防护学一直是国家强调的重点,放射防护学的逐步成熟减少了放射技术引起的巨大风险以及隐患。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
关键词:放射防护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 诊断治疗 
消灭核污染的植物
《大科技(天才少年图说百科)(B)》2023年第8期34-35,共2页王丹妮 
核污染给地球上的生物带来伤害,但有一种植物却能以“灿烂的笑容”面对并制服这些可怕的恶魔。核泄漏事故后的难题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数十人丧生,方圆30千米之内的民众被疏散。数月之后,反应堆的大火才被熄灭...
关键词:核污染 核泄漏事故 苏联政府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隔离区 事故地点 反应堆 
外刊选粹
《中国文化遗产》2023年第3期124-128,共5页
旅游摄影与遗产——以废弃的普里皮亚季城市为例30余年间,普里皮亚季一直让人感到恐惧、神秘,并会联想到死亡。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严重污染了这片区域,约5万人在几天内撤离。2011年官方重启该地区的旅游业,城市中不...
关键词:旅游摄影 核泄漏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旅游业 
荐书:人在何种范围内接受风险?
《财新周刊》2022年第44期102-103,共2页云也退 
技术进步的成就让人们陶醉于“现代性的力量”。但这种力量带来的普遍风险不仅被不分贫富的各国“均沾”,而且无法用感官直接触及1986年4月25日,乌克兰大地的边缘,不祥的光在空中闪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次拙劣的安全测试出了问题。随...
关键词:安全测试 放射性粒子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乌克兰 现代性 20世纪 
俄乌冲突,硬“核”化?
《新民周刊》2022年第41期50-53,共4页姜浩峰 
当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露,甚至都曾影响过大半个欧洲。万一在几乎同一地方爆发核战争,哪怕是“脏弹”战事,对处于发达国家地位的多数欧洲国家绝无好处!“我们正站在历史的前沿:未来十年,可能是二战结束后最危险、最不可预测、同...
关键词:国际俱乐部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普京 不可预测 核战争 未来十年 回顾历史 
安全文化是破解“安全魔障”的根本出路
《企业家信息》2022年第11期81-83,共3页徐耀强 
安全文化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正式提出,最先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分析报告中作为核安全对策提出来的。此后,1986年美国NASA把安全文化应用到航空航天的安全管理中。如今,这个概念早已经超出核工业...
关键词:国际原子能机构 分析报告 航空航天 根本出路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安全对策 泄漏事故 核工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