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时效

作品数:363被引量:613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徐国栋尹田史浩明温世扬廖焕国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吉林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论民法典物权编与总则编的立法协调被引量:11
《法学评论》2019年第1期95-105,共11页房绍坤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自选课题资助项目(“民法典的编纂与实施问题研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自选课题资助项目(“中国民法典编纂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
在民法典编纂中,物权编与总则编应当做好立法协调。民法典物权编的民事主体称谓应当与总则编的民事主体类型保持一致,所有权立法结构应当按照民事主体类型重新设计。物权概念、物权客体、物权法定原则、征收条款等,应视情况分别规定于...
关键词:民法典 物权编 总则编 民事主体 取得时效 立法协调 
间接占有制度应纳入物权法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年第15期51-52,共2页马德焕 
间接占有制度是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尽管我国物权法草案经过多次审议,但是我国物权法欠缺这一制度。间接占有制度具有独立的价值功能,一方面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便利物之交易的同时,另一方面,对于物权保护、维护物之归属秩序具有重要...
关键词:间接占有 观念交付 取得时效 物权返还请求权 占有返还请求权 
国有财产适用取得时效分析
《现代企业文化》2008年第8期60-61,共2页高俊杰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证国有财产适用取得时效的可行性:首先,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新界定和公有资产的比例不会因取得时效而降低两个方面分析国有财产适用取得时效与公有制主体地位并不矛盾;其次,从国有财产所有权的本质、平等保护原则...
关键词:国有财产 取得时效 法理依据 
取得时效的实践价值与立法设计被引量:11
《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4期75-80,共6页彭诚信 刘智 
取得时效是时效制度(含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的一种,许多国家的现行民法大都确认了这两种时效制度。我国《民法通则》仅规定了诉讼时效,《物权法》也没有规定取得时效。取得时效作为民法的重要制度以及物权的取得方式之一,实有建立之必...
关键词:占有人 取得时效 先占制度 诉讼时效 消灭时效 
关于我国时效制度的几个问题被引量:4
《当代法学》2002年第4期104-106,共3页董小亮 
时效制度,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而发生一定的法律后果的制度。时效可分为两种,即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取得时效是指无权占有人以行使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意思公然、和平和继续占有他人的物达一定期间,而取得所占有物的所...
关键词:时效制度 取得时效 消灭时效 行使 占有 统一立法 法定期间 所有权 中国 依法保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