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景

作品数:2116被引量:17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张俪耀陈卫东陈浩邓超徐杰更多>>
相关机构:佳能株式会社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数码世界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强悍的旗舰级无反相机
《数码世界》2014年第6期86-86,共1页
以综合性能来考量,三星NX30绝对是当今最强无反机型之一,它具有强大的混合式自动对焦、高速快门、易用性极强的折叠式取景器,一切展示着专业性。
关键词:相机 旗舰 强悍 综合性能 混合式 取景器 易用性 快门 
相机的即时取景功能,改变摄影方式的契机
《数码世界》2014年第5期30-30,共1页
所谓”即时取景“的原理是:当摄影者通过相机镜头进行取景时.感光器件会即时感光,此时相机EVF电子取景器上所显示的画面.将是相机感光器件上的全视野取景画面。视野率可以达到实际取景的100%.毫无视差感。也就是说,无需按动快门...
关键词:单反相机 预测功能 取景器 摄影方式 画面效果 光器件 摄影者 显示 
从取景开始复古
《数码世界》2013年第11期46-46,共1页Frey 
Panasonic Lumix GX7 松下发布新款M4/3复古无反相机Lumix DMC-GX7.一个可以向上垂直90度的电子取景器的确能勾得人心痒痒,不仅外观复古连取景操作方式也效仿了大画幅相机.当实际拍摄时,内置的眼感器能够感应到你的眼睛贴近,一贴近就...
关键词:取景器 复古 大画幅相机 操作方式 反应速度 
性价比至上的可换镜相机
《数码世界》2013年第10期97-97,共1页商晶 
提到可换镜头相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售价比较高昂,但是这一次索尼通过α3000打破了这个情况,这台采用了E卡口,具备电子取景器的产品直接杀向了2000元市场,让我们感觉到十分的兴奋。
关键词:相机 性价比 取景器 镜头 索尼 
尼康Coolpix A PK理光GR APS-C画幅便携DC对决
《数码世界》2013年第8期64-70,共7页梁爽 胡瑶 
俗话说小即是美,早在2008年2月适马便推出首款APS.C画幅便携相机DPI。但适马DP系列相机由于机身性能较弱,FoveonX3传感器的独特,一直是小众机型。直到2010年富土推出旁轴造型的X100让此类机型热了一把,但由于内置取景器富士X100也...
关键词:DC 尼康 画幅 2008年 2010年 APS 传感器 取景器 
全新高端紧凑型相机
《数码世界》2013年第3期91-91,共1页刘东 
X20搭载了富土最新研发的一系列尖端科技,特别是X-TransCMOSⅡ传感器、EXR传感器Ⅱ和高级光学取景器,明显提升了操控性能。
关键词:紧凑型 相机 操控性能 传感器 取景器 
首款数码裂像对焦相机
《数码世界》2013年第2期105-105,共1页刘东 
富士X100s继承了上一代优雅的设计与高性能的定焦镜头,又引进了一个全新高清混合式取景器、一个全新的传感器和处理器。
关键词:相机 数码 取景器 混合式 处理器 传感器 镜头 富士 
全画幅新视界
《数码世界》2012年第11期42-47,共6页方大玉 燕子木(图) 药一男(图) 
喜欢摄影的人迷恋从取景器中看见的世界.但是取景器中的世界是有差别的。自从进入数码相机时代以后.透过同样的镜头大多数人看到的是打了折扣的视界.享受着需要一个换算系数的”等效焦距“.仅是等效.殊不知每只镜头的呈现出来的韵...
关键词:视界 画幅 数码相机 换算系数 取景器 等效 世界 镜头 
大变革在继续……Sony电子取景可换镜相机新品报道
《数码世界》2012年第6期102-103,共2页李晨 
5月17日,Sony在北京发表了全新的微单相机NEX-F3和单电相机SLT-α37,完成了2012年的新一轮中低端可换镜数码相机的全面更新。同时还有两款全新镜头也进行了发表,它们是E卡口的高倍率变焦镜头E18-200mmF3.5-6.3OSSLE(SEL18200LE)...
关键词:数码相机 SONY 大变革 取景 电子 变焦镜头 
三星再推入门级微单新品 后起之秀的答案
《数码世界》2010年第11期110-111,共2页李晓晨 梁栋(摄影) 
早在三星发布NX10时,就曾透露会在半年内推出更加贴近消费大众的机型。果然,今年9月,三星在香港正式发布NX100,取消了内置EVF电子取景器后,机身更加小巧,便携性大大增强,让我们来看看这台外观与众不同的机器都有哪些值得称道的...
关键词:三星 取景器 机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