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重构

作品数:75被引量:404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斌欢姚茂华马斌陈卫锋王自亮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首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历史地理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民国公产转型与地方权力重构——以黟县碧阳书院公产纠葛为例(1927—1929)
《民国档案》2025年第1期48-57,共10页王玉坤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近代皖南族学研究”(AHSKQ2020D39)阶段性成果。
对传统教育公产进行转化是近代新式学校经费筹措的着力点之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安徽省掀起教育经费清理运动,原碧阳书院款产作为黟县最大的公产,被强制移交县教育局划作财政专款。为争夺碧阳书院款产的归属,黟县政府同碧阳小学方...
关键词:民间公产 南京国民政府 教育经费 权力重构 
观念、政策与执行力:包产到户与农村改革的起步被引量:3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75-89,共15页贾艳敏 
安徽大学双一流项目(S030164001002)。
“包产到户”是一项20世纪60年代初起就受到长期错误批判的政策。“文革”结束之后,被万里实践于安徽省的农村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绩效。从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提出工农业“责任制”的问题之后,“包产到户”便成为农村改革的政策...
关键词:包产到户 农村改革 权力重构 观念 政策 执行力 
有此江山有此楼:抗战时期中日围绕黄鹤楼的记忆之争与权力重构
《城市史研究》2017年第2期149-162,共14页赵煌 
“武汉市2016年黄鹤英才(文化)计划”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因历史机缘,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地标,更成为一个不断被阐释和改写的文本.王朝兴亡和名人造访,为这个文化文本不断注脚.抗战爆发后,拥有众多典籍资源的黄鹤楼被国民政府用作构建集体记忆和激发民族主义的场所.武汉...
关键词:黄鹤楼 集体记忆 权力重构 
国家权力重构视角下的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
《北方论丛》2016年第4期86-90,共5页徐振岐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以孙中山政治思想为指导开始了国家权力重构过程,其中地方自治作为国家权力重构的重要路径得以迅速开展。但在进入政治实践领域后,孙中山政治思想无法满足南京国民政府适应所处的政治形势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只能从...
关键词:孙中山 南京国民政府 地方自治 
现代化语境中的权力重构——凯末尔政权的世俗化改革被引量:1
《西亚非洲》2007年第5期36-41,共6页周术情 
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传统统治,从形式上完成了政权的转移。然而与伊斯兰教有深刻历史联系的奥斯曼帝国传统势力并没有完全丧失经济基础,它在国家政权结构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犹存,因而凯末尔政权的统治根基并...
关键词:土耳其 凯末尔 政权 世俗化 现代化 权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