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成风

作品数:42被引量:287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卢敬华李国平丁治英王元李超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江苏省气象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热带气象学报》《沙漠与绿洲气象》《气象》《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开放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平流层准零风层的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2023年第9期916-930,共15页史小康 胡艳冰 王攀峰 张文军 刘博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项目(编号:GFZX0402180102)资助
平流层下部20 km高度附近的大气层在特定季节存在下层西风(东风)折转为上层东风(西风),且南北风分量很小的自然现象,这种纬向风的转换层称为平流层准零风层。平流层准零风层的低风速和风向变化的特点使其成为部署平流层飞艇和高空气球...
关键词:平流层准零风层 纬向风 热成风 平流层准两年振荡 高空探测 数值预报 
一次东北冷涡下槽后强风与飑线后向入流演变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0
《气象科学》2019年第4期488-501,共14页张乐楠 丁治英 王咏青 张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1530427);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4KJA170005);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4LASW-B08);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2015LASW-A07)
本文利用NCEP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对2016年7月30日发生在华北、辽宁附近的一次强飑线过程中后向入流的演变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飑线发生在中纬度新生冷涡槽前,低层有水汽辐合区...
关键词:飑线 后向入流 东北冷涡 水平涡度 非热成风涡度 
气旋客观判别方法在两次江淮气旋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6
《大气科学学报》2015年第1期46-54,共9页孙泓川 魏建苏 李超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306010;GYHY201306028)
引用一种气旋客观判别方法——气旋相空间法,采用NCEP-FNL再分析资料等,对两次江淮气旋个例进行研究,验证江淮气旋的结构演变和降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江淮气旋的结构演变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低层热成风参数与中心气压的演变有...
关键词:气旋客观判别方法 江淮气旋 低层热力不对称性参数 低层热成风参数 
PN断面黑潮流速垂直分布特征及机制分析被引量:4
《海洋通报》2014年第5期519-526,共8页邓丽静 魏皓 汪嘉宁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4036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28006)
基于全球海洋再分析模拟GLORYS2(Global Ocean Reanalysis Simulation 2)结果,分析了PN断面(126.0°E-128.2°E,1 000 m以浅)黑潮流速垂直结构的季节和年际变化,探讨了黑潮流速垂直结构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1)PN断面黑潮夏季流...
关键词:黑潮 流速垂直分布 热成风关系 PN断面 
淮河流域一次梅雨锋暴雨的中尺度动力特征分析被引量:6
《自然灾害学报》2012年第3期126-135,共10页王勇 丁治英 沈新勇 李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5037;4107503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目规划"973"(2011CB403405);江苏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针对2007年7月8日发生在苏皖淮河流域的暴雨,采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结果、FNL每日4次1°*1°再分析资料、6h地面实况观测降水资料和FY-2相当黑体亮温TBB资料对该次降水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次降水在有利...
关键词:天气学 诊断分析 梅雨锋暴雨 热成风 低空急流 
2007年7月7—9日淮河流域梅雨锋雨带特征分析被引量:8
《气象科学》2012年第1期45-52,共8页王勇 丁治英 李勋 王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75033;4097503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421503)
针对2007年7月7—9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的暴雨,采用NCEP1°×1°客观分析资料、6h地面观测降水资料,对此次降水过程中雨带发生、发展进行天气动力学分析。结论如下:(1)暴雨区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南侧、南亚高压辐散场东侧,该区域对流层高层...
关键词:梅雨 暴雨 非热成风 低空急流 
地面资料在侦测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1
《气象》2010年第1期41-48,共8页马文彦 冯新 杨芙蓉 
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地面资料在侦测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应用研究"2008Y06资助
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站加密温度资料以及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05年7月6—7日和7月9—10日发生在江淮流域及其附近的两次暴雨过程的地面要素分布特征,发现强降水带分布在非锋性斜压带和斜压槽附近。然后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用第...
关键词:非锋性斜压带 斜压槽 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 非地转湿Q矢量 
切变风螺旋度和热成风螺旋度在东北冷涡暴雨中的应用被引量:19
《大气科学》2009年第6期1238-1246,共9页王东海 杨帅 钟水新 韩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33016;40805001
引入切变风螺旋度和热成风螺旋度,并将其应用于东北冷涡暴雨的诊断分析。理论上,切变风螺旋度定义为风速垂直切变与绝对涡度矢量的点积,表示风速垂直方向的分布不均匀对涡管的扭转效应,由扭转项和垂直涡度的辐合辐散项两部分组成。热成...
关键词:切变风螺旋度 热成风螺旋度 东北冷涡 暴雨 
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对登陆台风降水的诊断能力分析台风泰利个例研究被引量:4
《气象学报》2009年第5期851-863,共13页喻自凤 余晖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CB421505);国家科技部公益研究专项(2005DIB3J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05012,40830958,40705024)
文中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模拟了台风泰利的登陆过程,模拟的台风路径、天气形势和降水都与观测基本一致,能够很好地反映出真实的天气过程。再利用数值模拟结果,研究了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H_2)对登陆台风泰利降水的诊断能力,结果表明它...
关键词: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 台风 降水诊断 
西藏地区近几十年的增湿效应研究被引量:11
《高原气象》2009年第1期72-76,共5页罗布 卓嘎 赤曲 
成都高原气象开放实验室基金课题;中国气象局2006年气候专项项目(CCSF2006-24)共同资助
利用1955—2000年西藏6个地面观测站的46年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几十年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气温、降水及水汽压变化特征,并利用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解释气温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藏近几十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尤其是20世纪9...
关键词:西藏 气候变暖 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 湿旋转效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