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液流体

作品数:152被引量:867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曾志刚殷学博李荣西齐海燕李开开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洋中脊和弧后盆地热液区热液流体B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性差异被引量:1
《海洋学报》2019年第11期64-74,共11页张侠 于增慧 翟世奎 杨治峰 徐婕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429702)
硼(B)是流体迁移元素,趋向于在热液流体中富集而成为常量元素。不同来源的B其同位素组成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B的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可标识热液流体(元素)的物质来源、水–岩反应程度及沉积物(元素)混入等重要过程,对海底热液活动及其...
关键词:热液流体 B同位素组成 系统性差异 洋中脊 弧后盆地 
全球海水剖面Fe同位素组成的不均一性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7年第9期1519-1530,共12页王建强 李小虎 毕冬伟 伍锡昌 初凤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1276055;4140606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No.2013CB429705);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LY14D060005)
全球海水剖面Fe同位素组成存在显著不均一性.对大西洋洋中脊、大西洋近海岸带、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弧后扩张中心多个站位的海水剖面溶解Fe浓度和Fe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以下主要认识:(1)不同区域的海水剖面溶解Fe浓度和Fe同位...
关键词:溶解Fe FE同位素 Fe通量 不均一性 热液流体 海洋地质 
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铀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28
《地质学报》2016年第12期3473-3482,共10页夏菲 孟华 聂逢君 严兆彬 张成勇 李满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批准号:2015CB453002)资助的项目
纳岭沟铀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具有明显的后期热液作用的特征,矿体空间展布主要受控于绿色-灰色砂岩的过渡界面,与绿泥石化的蚀变砂岩关系密切。通过对纳岭沟铀矿床不同颜色砂岩中的绿泥石进行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和电子探针化学成分...
关键词:绿泥石特征 铀成矿 纳岭沟铀矿床 成矿期次 热液流体 
流动注射Ferene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溶解态铁的方法优化被引量:2
《海洋科学》2016年第5期82-87,共6页王洪亮 刘保华 丁忠军 于凯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610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课题(2015CB755901);海洋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1405036)~~
热液流体中溶解态铁是海水原位测量的重要参数之一。本研究采用Ferene分光光度法,搭建流动注射分析系统,优化进样条件、显色条件,实现了热液流体中溶解态铁的在线测定。结果表明,测定Fe(II)时, Ferene、缓冲液浓度分别为8×10–3...
关键词:溶解态铁 流动注射分析 分光光度法 热液流体 
PACMANUS热液区Si-Fe-Mn氧化物的显微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矿物学报》2015年第S1期799-800,共2页杨宝菊 曾志刚 石学法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批准号:2013CB429700)
热液喷口通常沿着洋中脊和弧后盆地等构造环境的扩张中心分布,是海水下渗过程中形成一种酸性、还原性和富含金属的流体上涌形成。热液流体喷出海底后,形成的氧化还原条件和p H梯度有利于硫化物、氧化物的沉淀和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运用...
关键词:热液流体 显微结构特征 PACMANUS Si-Fe-Mn 沉淀作用 原性 氧化还原条件 扩张中心 羟化物 构造环境 
现代海底热液流体和硫化物Fe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地质学报》2015年第B10期101-103,共3页王建强 李小虎 毕冬伟 伍锡昌 初凤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编号41276055,41176045);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二五”课题(编号DY125-12-R-02,04,06);“973”项目(编号2013CB429705)资助的成果
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体系地球化学及其应用近十多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低分辨率下Fe同位素的MC-ICP-MS高精度测试技术使得Fe同位素在地球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Belshaw et al.,2000;Zhu et al.,2002;朱祥坤等,2013)。
关键词:同位素体系 地质意义 组成特征 Fe 热液流体 硫化物 MC-ICP-MS 海底 
Juan de Fuca洋脊羽流末端沉积物的热液记录及保存
《矿物学报》2015年第S1期784-,共1页孙治雷 希杰 曹红 王虎 杨群慧 黄威 张现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37607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No.2013CB42970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XDB06020204)
热液羽流的扩散过程常常记录于其下的热液沉积物中。研究热液羽流的沉积学记录有利于在现代洋底寻索所动热液喷口的位置,甚至还可为陆地类似成因矿床的发现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本文报道了来自Juan de Fuca洋脊(Jd FR)Endeavour段的8个按...
关键词:羽流 Juan de Fuca 热液沉积物 地球化学分析 扩散过程 沉积物样品 沉积学 洋底 成岩作用 热液流体 
东太平洋海隆2°S热液区硫化物He、Ar同位素组成被引量:1
《矿物学报》2015年第S1期789-,共1页王建强 李小虎 毕冬伟 伍锡昌 初凤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编号41276055;41176045);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二五"课题(编号DY125-12-R-02;04;06);"973"项目(编号2013CB429705)
自东太平洋海隆(EPR)21°N首次发现高温热液喷口(Francheteau et al.,1979;Spiess et al.,1980)以来,沿EPR发现了一系列活动热液喷口和硫化物矿床。大量热液活动调查研究表明不同喷口热液流体化学特征具有很大相似性(Von Damm,1990;Von ...
关键词:东太平洋海隆 Ar He 热液流体 同位素组成 硫化物矿床 热液活动 化学特征 高温热液 帕格 
康滇地轴基底IOCG铜铁矿床中岩浆岩的成矿及找矿指示意义被引量:3
《矿物学报》2015年第S1期156-157,共2页宋昊 倪师军 张成江 徐争启 宋世伟 汪德文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5ZB00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272100;41503037;40872069);科技部973项目(2015CB453000)
研究区属于传统的扬子西南缘"康滇地轴"铜矿带,是我国著名铜多金属矿床集中区和铜产区之一,其中拉拉铜矿床、大红山、迤纳厂、岔河铁铜多金属矿床可以作为一类,而且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下元古界铜铁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对该类型矿床进行...
关键词:康滇地轴 IOCG 铜多金属矿床 下元古界 铜铁矿 铜矿床 综合研究 热液流体 大红山 扬子地块 
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固阳绿岩带BIF型铁矿的形成时代及成因被引量:2
《矿物学报》2013年第S2期403-404,共2页刘利 张连昌 代堰锫 李智泉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41660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KZCX-2YW-Q04-07)
1区域地质背景华北克拉通具有长达38亿年的地质演化历史。早在3.8~3.2 Ga时期,形成了最原始的古陆核;随后在2.9~2.7 Ga期间,围绕这些古陆核形成了初始微陆块,包括胶辽、许昌、迁怀、鄂尔多斯、徐怀、集宁、阿拉善;2.6~2.5 Ga,7个微陆块...
关键词:绿岩带 BIF 华北克拉通 陆块 形成时代 区域地质背景 固阳 地质演化历史 矿体形态 热液流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