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派主义

作品数:22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兴耕卢少华潘培新陈育国蔡金培更多>>
相关机构:中共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相关期刊:《世界历史》《国际政治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理论建设》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论共产国际二大的组织问题
《国际共运史研究》1990年第3期11-16,共6页卢少华 
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因其规定和确立了共产国际的组织路线、组织制度和组织形式而载入史册。大会通过的《二十一条》和《共产国际章程》就是共产国际组织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的集中的体现。这两个纲领性文件的制度,一方面是出于世界革...
关键词:共产国际章程 高度集中 代表大会 社民党 中派主义 工人运动 第二国际 组织形式 组织问题 世界共产党 
卡尔·考茨基对于国际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重要意义——考茨基国际学术会议纪要
《国际共运史研究》1990年第3期52-55,81,共5页梯尔.舍尔特 商鼎 
1988年10月16-19日,由联邦德国不来梅大学历史系为主发起,在该市举行了一次关于考茨基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民主德国、波、荷、英、意、美、日和联邦德国的近4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分7个专题探讨了考茨基的生平和事业:一、考茨基...
关键词:考茨基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未来 工人运动 联邦德国 德国社民党 中派主义 民主德国 帝国主义 不来梅 
考茨基的中派主义观点
《国际共运史研究》1988年第3期219-224,共6页汉.尤.门德 溪人 
最晚到1910年就可以看出,考茨基在他的《取得政权的道路》一书的出版问题上向党的执行委员会的投降行为“不是一时的失足”,而是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革命的一翼转向机会主义的变种——中派主义的表现。他是这一机会主义变种的创始人。其...
关键词:考茨基 中派主义 机会主义 德国社会民主党 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中派 革命派 相适应 群众性 观点 
考茨基决议是一个带有调和倾向的决议
《国际共运史研究》1988年第2期93-100,共8页蔡金培 
1900年9月,第二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巴黎举行。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议程,是讨论与1899年6月法国社会党人米勒兰加入资产阶级政府的事件有关的问题,即“夺取社会权力和同资产阶级政党联盟”的问题。大会否决了盖得和费利提出的明确谴责...
关键词:考茨基 米勒兰主义 机会主义者 资产阶级 决议 巴黎代表大会 中派主义 法国社会党 第二国际 策略问题 
试论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左派加入共产国际
《国际共运史研究》1987年第2期46-66,共21页陈育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德国社会民主党发生巨大分化。1917年4月,德国工人运动中各派反战力量联合起来建立了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以下简称德国独立党或独立党)。独立党在其存在的五年多时间内曾对德国工人运动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
关键词:共产国际 左派 工人运动 德国社会民主党 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 中派主义 中间派 第三国际 工人阶级 伯尔尼国际 
苏联史学界对第二国际若干问题的研究概况
《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5年第2期1-14,共14页李兴耕 
在国际共运史上,第二国际代表了整整一个历史时代——“从西欧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革命的完成阶段进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阶段的过渡时代”。它建立于资本主义相对和平发展时期,但是在后期进入了普遍的政治危机和革命风暴时期。数十年来...
关键词:第二国际 中派主义 机会主义 德国社会民主党 斯大林 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 研究概况 史学界 苏联 
近三十年来西德和民主德国的考茨基研究被引量:2
《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3年第1期35-60,共26页李兴耕 
卡尔·考茨基,作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主要理论家,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内,在德国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曾经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德国工人运动的范围。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评价考茨基这样的历史人物。
关键词:考茨基主义 马克思主义者 德国社会民主党 中派主义 伯恩施坦 民主德国 思想体系 工人运动 修正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 
关于斯巴达克派参加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问题
《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2年第4期48-71,共24页李宗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罗莎·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为首的德国左派,在德国社会民主党背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情况下,没有单独组织左派政党,而参加了以考茨基为首的中派的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长期以来。
关键词:德国社会民主党 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 斯巴达克 李卜克内西 卢森堡 考茨基 左派 机会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派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