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味

作品数:132被引量:876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匡海学杨炳友金锐张冰吴志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华中医药学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中药性味分类法及其意义被引量:3
《中华中医药学刊》1999年第1期43-44,共2页洪宗国 
关键词:中药性味分类 考证 展望 
药性理论与男性不育探要
《中华中医药学刊》1998年第6期32-33,共2页张玉波 周庆法 
中药治疗男性不育有其良好的治疗效果,既往医家多凭临床治验而处方用药,笔者在多年临床治验基础上,注意到对中药性味归经的认识,是取得男性不育治疗成功的关键。这一认识既符合中医中药的传统概念,又意外的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
关键词:中药性味 不育症 男性 
枸杞子药性小考
《中华中医药学刊》1996年第5期21-21,共1页韩涛 
枸杞子为茄科落叶灌木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全国中医院校《中药学》教材(一至六版)及现在许多中药书籍都记载枸杞子药性为平性,笔者认为,枸杞子药性为微寒更为妥当,理由如下。1 本草文献溯源 《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为枸杞,其根、叶、...
关键词:枸杞子 中药性味 
中药升降浮沉之含义探析
《中华中医药学刊》1995年第2期21-21,共1页邹文俊 
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有毒、无毒等。升降浮沉作为中药的性能之一,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医药典籍,众多医药学家论及药物的升降浮沉,一般都着力于阐述药物的自身气味厚薄与升降浮沉的关系及具体药物之性...
关键词:中药性味 
简述药性理论(续)被引量:1
《中华中医药学刊》1990年第1期20-21,共2页颜正华 刘继延 
五味的作用与临床应用,前人在《内经》中已进行归纳,后世本草著作又作了补充。如:《本草备要·药性总义》说:“凡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成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王五味之用也”...
关键词:中药性味 
简述药性理论
《中华中医药学刊》1989年第5期30-31,共2页颜正华 刘继廷 
中药药性理论是祖国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用药和中药材生产,对我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医药理论也受到国外医学界的重视,例...
关键词:中药性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