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唁

作品数:140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龙吴松芝黎敏贺朝霞徐璐璐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尚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咬文嚼字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吊唁”二字并用的尴尬
《咬文嚼字》2013年第2期22-22,共1页陈以鸿 
在社会活动中,遇到丧事,"吊唁"二字是常用的。这二字意义不同。"吊"的意思是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唁"是唁生者,即对遭遇丧事的人家、团体表示慰问。如果二字连用,则通常是一面哀悼逝者,一面慰问其家属。
关键词:吊唁 尴尬 社会活动 丧事 
是“戒具”,还是“械具”?被引量:1
《咬文嚼字》2012年第5期19-19,共1页阎德喜 
2012年1月5日央视第4套播出的《海峡两岸》节目中,有狱方批准陈水扁去为岳母吊唁的报道。其中说“陈水扁吊唁时去除戒具”。
关键词:《海峡两岸》节目 陈水扁 吊唁 播出 央视 
“家属赴机场吊唁”?
《咬文嚼字》2011年第1期12-12,共1页易君 
《坠机之后》一文的最后一部分“离开”中,有这样的叙述:“下午两点,家属赴机场吊唁。数十台大巴和公交车缓缓驶入伊春机场,在场工作人员正装肃立。”(第51页)其中的“吊唁”,应改为“哀悼”。这两个词语适用的语境不同。
关键词:吊唁 机场 家属 工作人员 公交车 
题不对文的“赴巴吊唁”
《咬文嚼字》2008年第9期39-39,共1页江复兴 
题不对文,是写作大忌。2007年12月29日《新安晚报》B4版有篇新闻的标题是《中国政府代表赴巴吊唁》,笔者读后发现与新闻内容不符。新闻中根本没有中国政府代表赴巴吊唁这回事。
关键词:吊唁 对文 《新安晚报》 新闻内容 中国政府 
奇特的吊唁方式
《咬文嚼字》1996年第3期19-20,共2页徐默凡 
“弔”字的意思是看望死者,对其亲友表示慰问。现在通用的“吊唁”的“吊”字本是“弔”的俗字。当我们考察“弔”的字源时,发现了一些难解之处。在甲骨文中,“弔”有几种写法:(?)、(?)、(?)等。有人认为这些字形是弓、矢、缴(Zhuo音镯...
关键词:甲骨文 俗字 字源 死者 持弓 尸体 鸟兽 篆书 野兽 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