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承气汤

作品数:156被引量:434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赵锋利赵馥林新锋张先进冼绍祥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河南中医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伤寒论》“微烦”证治被引量:5
《河南中医》2019年第6期814-817,共4页郭霖霖 
《伤寒论》中的“微烦”往往不是初起即得,多是经治疗以后在病程中或者病愈以后出现,所以多属虚实夹杂证或寒热错杂证。邪热内郁胸中,热势尚轻,故微烦,本证之“微烦”属太阳病误下,中焦虚寒,邪热内郁胸中,栀子干姜汤主之;少阳之邪,兼入...
关键词:微烦 《伤寒论》 栀子干姜汤 大柴胡汤 调胃承气汤 小承气汤 张仲景 
论《伤寒论》第29条、第30条被引量:2
《河南中医》2019年第2期163-165,共3页王明炯 余钰 
《伤寒论》第29条言:"……少与调胃承气汤",《伤寒论》第213条言:"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更莫复服。"所以第30条中"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无论是从仲景原文看还是临床上看都...
关键词:《伤寒论》 第29条 第30条 甘草干姜汤 调胃承气汤 张仲景 
《伤寒论》第29条解析被引量:2
《河南中医》2014年第4期575-576,共2页院立新 陈澈 张根明 
《伤寒论》第29条是因中风兼津虚内热证误用辛温发汗,导致变证迭出。治疗当以保胃存津为原则,或用温中生津法,或用益阴通络法,或用和胃泄热法,或用温阳固脱法,视其方证,应用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四逆汤随证治之。
关键词:甘草干姜汤 芍药甘草汤 调胃承气汤 四逆汤 《伤寒论》 张仲景 
论《伤寒论》第29条与第30条方证原意被引量:2
《河南中医》2012年第5期531-533,共3页李宇铭 
《伤寒论》第29与30条论述的是由于胃热炽盛阴伤却经误汗,使阳气更虚,导致阴阳两虚证。临床包括误用桂枝加附子汤发汗出现的阳虚证、阴虚证、胃热证以及重发汗及烧针后出现的内热重证,仲景分别予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及...
关键词:《伤寒论》第29条 《伤寒论》第30条 阴阳两虚证 桂枝加附子汤 甘草干姜汤 芍药甘草汤 调胃承气汤 四逆汤 张仲景 
经方临床验案3则
《河南中医》2012年第4期416-417,共2页马倩倩 
经方一般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经方是“医方之祖”。后世中医学家称《伤寒杂病论》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赞誉张仲景为“医圣”。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依辨证论治的原...
关键词:调胃承气汤 四逆散 半夏散 口腔溃疡 淋证 咽喉肿痛 张仲景 
《伤寒论》中的泻下剂及其配伍规律浅析被引量:7
《河南中医》2010年第9期833-836,共4页韩延华 姜勋 
《伤寒论》中的泻下剂有以下几首:十枣汤、三物白散、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小承气汤、小陷胸汤、抵挡丸、抵挡汤、桃核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和麻子仁丸。综合上述13首方子,均可看到承气汤的影子。热与水谷互结治以承...
关键词:《伤寒论》 泻下剂 配伍 十枣汤 三物白散 大承气汤 大柴胡汤 大陷胸汤 大陷胸丸 小承气汤 小陷胸汤 抵挡丸 抵挡汤 桃核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麻子仁丸 张仲景 
《伤寒论》条文错简质疑被引量:1
《河南中医》2009年第6期521-523,共3页李建妮 闵范忠 
本文探讨了《伤寒论》中可能出现串文错简的七个地方,其中原因或是证候类似,或是方名类似,或是上下文串文,亦有后人误解所致等等。
关键词:张仲景 《伤寒论》 条文错简 文蛤散 文蛤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桂枝人参汤 猪肤汤 “下利” 十枣汤 抵当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栀子豉汤类方 
姜良铎教授辨治斑疹10法被引量:2
《河南中医》2007年第12期15-16,共2页魏文浩 
关键词:斑疹 姜良铎 陆氏斑疹不谢方 银翘散 白虎汤 化斑汤 调胃承气汤 清瘟败毒散 香薷饮 补中益气汤 四逆汤 
浅谈经方中“角药”的配伍应用被引量:19
《河南中医》2003年第8期3-4,共2页楼友根 
关键词:《伤寒论》 角药 配伍应用 四逆汤 小陷胸汤 调胃承气汤 小承气汤 茵陈蒿汤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5例被引量:4
《河南中医》2001年第5期43-44,共2页王建军 王建勤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 蒿芩清胆汤 调胃承气汤 白虎加入参汤 中西医结合治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