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文学批评

作品数:18被引量:3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方竞朱旭晨朱晓进张清民宁丽萍更多>>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燕山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河南社会科学》《齐鲁学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作者=朱旭晨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带着“枷锁”的“跳舞”——胡风左翼文学批评的再认识(四)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36-42,123,共8页陈方竞 朱旭晨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研究"(05AZW002);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07J02)的研究成果
胡风理论局限的形成,与他的"大时代"感受与认识直接相关,同时,还可以追溯到他的左翼与非左翼截然对立而难以统一的观念及其笔下的社会庸俗学表现等方面。但是,鲁迅的影响是胡风成为左翼文学批评家更为重要的"根",在"世界观"与"创作方法...
关键词:胡风 批评理论 局限 
“诗”与“散文”的差异——胡风左翼文学批评的再认识(三)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62-66,79,共6页陈方竞 朱旭晨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研究"(05AZW002);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07J02)的研究成果
胡风理论个性成就了他,也局限了他。他从"主观战斗精神"出发的文学批评立足的更是"诗",这与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的影响相关,在"文艺的起源"上与厨川相接近的认识是更主要的根源,而与鲁迅对此的认识有明显差异。胡风主要立足于"诗"建...
关键词:胡风 差异 批评理论 
“逆流的日子”里的批评理论建构——胡风左翼文学批评的再认识(三)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41-45,共5页陈方竞 朱旭晨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研究"(05AZW002);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07J02)的研究成果
在"逆流的日子"里,胡风实现了批评理论的建构。《A.P.契诃夫断片》、《罗曼.罗兰断片》等外国作家作品的阅读笔记,深化了左翼文学批评的理论内涵,《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则在对中外作家创作过程的认识中,实现了理论层面的提炼、升...
关键词:胡风 《逆流的日子》 批评理论 建构 
1930年代的“作家论”呈现的最初面目——胡风左翼文学批评的再认识(一)被引量:1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44-51,123,共8页陈方竞 朱旭晨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研究"(05AZW002);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07J02)的研究成果
胡风是1930年代在与鲁迅的直接联系中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左翼文学批评家的。1934—1935年他写出《林语堂论》和《张天翼论》两篇过万字的"作家论",初显其文学批评的个性特征,这里既有简单、幼稚的一面,也孕育着其文学批评进一步发展的...
关键词:胡风 左翼文学批评 《林语堂论》 《张天翼论》 
理论思考的深化与“理论局限”的成因——胡风左翼文学批评再认识(二)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77-84,共8页陈方竞 朱旭晨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研究"(05AZW002);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07J02)的研究成果
胡风对"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方法"持续深入的认识,与匈牙利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卢卡契文艺观有深刻联系,这在他对"同路人"的思考上得到集中表现。因此,胡风文学批评局限又是以"自相矛盾"方式表现出来的。在近些年的"胡风文学批评"研究中...
关键词:卢卡契批评理论 “同路人” “理论局限” 
批评框架与理论资源:胡风左翼文学批评再认识(一)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104-111,共8页陈方竞 朱旭晨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研究"(05AZW002);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07J02)的研究成果
胡风批评理论建立在"三根理论支柱"之上,汲取了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的理论资源,又受到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的启示;同时,又是在与"主观公式主义"/"客观主义"/"自然主义"倾向的对立和斗争中形成的,建立在对左翼文学创作...
关键词:左翼文学批评 胡风 “三根理论支柱” 《苦闷的象征》 “主观公式主义”/“客观主义”/“自然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