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文学运动

作品数:83被引量:14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宋剑华王翠艳王学振李今姜振昌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馆山东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论全面抗战时期工业文学的突破
《南方文坛》2023年第1期18-26,共9页王学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卷本《中国抗战文学史》”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1AZW018。
所谓工业文学,即工业题材的文学。中国工业文学萌生于19世纪末,左翼文学运动时期获得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走向繁荣。在中国工业文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全面抗战时期(以下简称“战时”)看似不很醒目,其实却是重要一环,值得认真...
关键词:主题意蕴 中国工业文学 左翼文学运动 全面抗战时期 人物形象 工业题材 文学的发展 价值取向 
“普遍的启蒙”与革命:《讲话》和非洲左翼文学运动被引量:4
《现代中文学刊》2022年第3期70-79,共10页蒋晖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政治结构转型中的新南非小说研究”(19BWW070);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南非左翼文学期刊《搭车者》的生成、演变和历史作用研究”(18YJA752006)阶段性成果。
本文指出张旭东的“革命机器”和“普遍的启蒙”的概念对研究毛泽东《讲话》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在亚非拉的文艺论述中,《讲话》和苏联文艺、经典马克思主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盘根错节,不易区分。只有把...
关键词:毛泽东 《讲话》 非洲左翼文学 马克思主义 第三世界文学 
“旧的东西中的新的东西的诞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文学运动中丁玲“转变”的辩证法被引量:10
《文艺理论研究》2021年第1期132-142,共11页吴舒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研究”[项目编号:18BZS008]的阶段性成果。
1931年夏天丁玲创作的《水》被认为是其"向左转"的标志性作品。这一被命名的过程,乃是丁玲的自我改造与"左联"的组织化运动合力构造的结果。冯雪峰等人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对《水》进行解读,使"十一月决议"获得了具体化的实践,从...
关键词:丁玲 转变 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 无产阶级文学 
论左翼文学运动的人文价值观被引量:3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87-92,共6页宋剑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新人文主义>中期成果;项目编号:05BZW044
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左翼文学,其本质意义就是一场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以工农大众的“集”体理念,全面取代了“五四”精英的“个性”意识;它以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彻底扫荡了“五四”文坛的悲凉格调,进而推动了...
关键词:左翼文学 工农主体 集体意识 人文精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