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生

作品数:420被引量:346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曾琪宋剑华邵国义任翠英罗小茗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讲师团系统科研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锡剧《涓生之路》中的二胡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
《剧影月报》2024年第4期53-54,共2页朱小川 
锡剧《涓生之路》取材于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伤逝》且做了较大改编,将主要着力点放在了旧中国知识分子涓生这个人物身上,并由此生发情节。涓生原是鲁迅笔下《伤逝》中的主人公,一个“五四”时期具有觉醒意识的知识分子。他与子君相爱,...
关键词:锡剧 《伤逝》 自我毁灭 子君 二胡演奏技巧 觉醒意识 情感表达 主要着力点 
锡剧《涓生之路》音乐设计中的守正与创新
《中国戏剧》2024年第1期85-86,共2页李婷 
在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中,小说是与其密不可分的艺术样态,为戏曲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今舞台上非常多的经典剧目均来自对经典小说的改编,如《黛玉葬花》《空城计》《夜奔》,等等。锡剧《涓生之路》由江苏省无锡市锡剧院和东台...
关键词:经典剧目 锡剧 《空城计》 中国传统戏曲 《黛玉葬花》 《伤逝》 经典小说 发展历程 
再论涓生忏悔的真诚——兼与沈庆利君商榷被引量:1
《鲁迅研究月刊》2023年第12期45-52,共8页徐仲佳 
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地方路径起源的文史互证与学科建构研究”(21&ZD266)阶段性成果。
《伤逝》中涓生忏悔的真诚性是学术界聚讼的焦点之一。多数否认者都从割裂涓生与隐含作者、真实作者之间的关系入手辨析。这与文本隐含作者的沉默有关。沉默表明的是信任态度,即相信涓生的回顾性视角叙事能够检视、反省这一可作为时代...
关键词:涓生 忏悔 真诚性 
伪启蒙者的谎言:《伤逝》中涓生启蒙姿态再思考
《华夏文化论坛》2023年第4期114-120,共7页向天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鲁迅的文化选择对百年中国新文学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9ZDA267)
《伤逝》是一部借爱情发生与破裂探讨“启蒙问题”的小说。在小说叙述中,鲁迅不仅以姓名隐喻之方式对男女启蒙姿态进行有意的暗讽,更是通过涓生在启蒙前后表现的一系列扭曲的价值观念、怪诞的肢体语言以及沉浸于启蒙偶像的心理暗示等,...
关键词:鲁迅 子君 涓生 伪启蒙者 
从个人主义角度看“五四”以后的爱情悲剧——以《伤逝》及《青春之歌》林道静与余永泽为例
《今古文创》2023年第15期54-56,共3页蒋巳阳 
“五四”以来,个人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其两大基石——个性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国人。个性主义色彩在《伤逝》和《青春之歌》两位女主人公身上有不同程度的彰显,而她们所经历的爱情悲剧中也能找到个人主义的作祟。《伤逝》...
关键词:个人主义 功利主义 集体主义 林道静 涓生 
长衫,灵肉分离的支点——观锡剧《涓生之路》
《文化月刊》2022年第12期48-50,共3页孙红侠 
情节简单但抒情意味浓郁的作品最适合搬演于戏曲舞台——《伤逝》正是这样的作品。这是鲁迅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也可能因此成为最常被改编、被重新阐释的鲁迅作品。1981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中国歌剧舞剧院推出同名电影与民族歌...
关键词:北京电影制片厂 中国歌剧舞剧院 民族歌剧 王心刚 施光南 歌剧《伤逝》 锡剧 戏曲舞台 
爱情悲剧的制造者——小说《伤逝》涓生人物形象分析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104-108,共5页唐红梅 
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以涓生与子君的爱情为线索,对于五四时期知识青年的爱情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涓生对于爱情的态度,给子君和自己都制造了巨大的人生悲剧,涓生形象成为五四时期新型知识分子的代表,他集启蒙者、欺骗者、忏悔者三...
关键词:《伤逝》 涓生 五四 启蒙者 爱情 
编织的“他者”--对话理论与他者理论视域下《伤逝》的爱情悲剧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1年第12期124-127,共4页吴涵 
《伤逝》是涓生关于爱情的手记,但其中涉及子君的叙述不尽可靠。涓生的独语排斥了子君的介入,使得其只成为涓生意识的附庸。子君从始至终都以异质性他者的身份卷入涓生主体性的建构中。最初,子君的“凝视”与涓生的自我构建是同质的,之...
关键词:他者 对话 涓生 坦白 反抗绝望 
《伤逝》中“涓生”的人物形象分析
《今古文创》2021年第24期16-17,共2页曹欣颖 
涓生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中的一位主人公,也是全篇故事的讲述者。通过分析涓生的人物形象,可以看到一位经过新思潮浸润的五四新青年在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在新旧思想的拉扯下呈现出的复杂心理特征和矛盾形象特点,由此可以借涓生...
关键词:《伤逝》 涓生 矛盾形象 精神困境 
《伤逝》:以轻击重的叙事力量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1期66-68,101,共4页杨聃 
《伤逝》的叙事美学中存在着一种轻逸与沉重的美学对立:以减轻语言的分量来反衬现实的沉重。文本以“轻”载“重”,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表现多重复杂的象征空间,在轻与重的反差中,将现实的困境转化为深邃的思考,在反抗绝望中寻找新的生路...
关键词:《伤逝》 涓生 反抗绝望 鲁迅 叙事艺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