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包层

作品数:16被引量:4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更多>>
相关作者:吴宜灿汪卫华王红艳郑善良黄群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核科技报告》《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原子能科学技术》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聚变-裂变混合堆三种嬗变包层中子学方案初步分析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12年第4期344-350,共7页张明春 冯开明 栗再新 赵奉超 
采用球形托卡马克(ST)等离子体位形,对氦冷嬗变包层、钠冷嬗变包层、氟锂铍(FLiBe)熔盐冷嬗变包层三种嬗变包层中子学方案进行了初步计算分析,并就各自的中子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嬗变长寿命放射性锕系核素237Np的角度考量,FL...
关键词:聚变 嬗变 包层 中子学 
双冷嬗变包层中液态锂铅磁流体压降研究(英文)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1期50-56,共7页王红艳 裘浔隽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10975073);Qinglan Project of Jiangsu;Foundation of Jiangsu Educational Committee(09KJB470003)
使用计算流体力学程序和专用的MHD程序,对聚变裂变混合堆双冷嬗变包层中的液态金属锂铅进行数值模拟,依据结构设计、热工水力学参数和中子学计算参数,对相应包层中液态金属锂铅在三维效应作用下的压降进行分析计算,并对包层模块关键部...
关键词:液态金属 双冷嬗变包层 磁流体 
双冷嬗变包层第一壁热工水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1年第4期421-425,共5页焦宏 田文喜 秋穗正 苏光辉 
科技部ITER计划专项课题资助项目(2009GB109001)
利用CFX程序对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嬗变包层第一壁在水冷条件下的热工水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计算选用PWR典型工况下的水,取嬗变包层第一壁的局部模型,考虑了流固热耦合,重点计算分析了在不同壁面热流密度和冷却剂流速条件下冷却剂...
关键词:次临界堆 双冷嬗变包层 水冷 温度场 压降 
聚变裂变混合堆钍基增殖锕系元素嬗变包层中子学初步研究被引量:1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年第1期54-59,共6页马续波 陈义学 王悦 张斌 杨寿海 韩静茹 张普忠 石生春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070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705011);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IRT0720);华北电力大学青年教师基金资助项目
聚变裂变混合堆比纯聚变堆在工程及技术方面要求低,且在产生核燃料、嬗变长寿命核废料以及固有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增殖包层是混合堆系统的关键部件,已有的包层研究基本上是基于较成熟的铀-钚燃料循环...
关键词:中子学 聚变裂变混合堆 钍包层 锕系元素 
聚变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第一壁结构和氦气流道优化分析
《核科学与工程》2004年第4期377-381,共5页陈红丽 汪卫华 王红艳 柏云清 吴宜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9385 0 0 4 ;19985 0 0 4 ;10 175 0 6 7;10 175 0 6 8;10 375 0 6 7)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的资助
在聚变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第一壁结构初步设计基础上 ,对第一壁结构尺寸和氦气流道形状进行优化分析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第一壁结构进行应力数值模拟 ,在满足结构应力及部件可靠性的前提下 ,给出最佳优化方案。
关键词:次临界堆 双冷嬗变包层 聚变 氦气 初步设计 优化方案 气流 优化分析 基础 结构应力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嬗变包层双流场三维数值模拟与分析被引量:3
《核科学与工程》2004年第3期264-268,共5页汪卫华 吴宜灿 王红艳 柏云清 陈红丽 柯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9385 0 0 4;19985 0 0 4;10 175 0 6 7;10 175 0 6 8;10 375 0 6 7)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资助
采用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软件对聚变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高功率密度区 (FW、HM1 )液态金属LiPb和氦气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 ,考察双流场温度分布、LiPb向氦气传热热流密度场等 。
关键词:次临界堆 聚变驱动 热工水力学 双冷嬗变包层 氦气 液态金属 HM 流场 三维数值模拟 流体动力学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材料活化计算与分析被引量:5
《核科学与工程》2004年第3期269-276,共8页黄群英 陈明亮 彭蕾 朱晓翔 陈义学 吴宜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0 175 0 6 7;10 375 0 6 7)
对聚变驱动次临界堆 (FDS Ⅰ )包层进行了材料活化计算与分析。利用多功能中子学程序系统VisualBUS1 .0及多群数据库HENDL1 .0 /MG进行中子输运计算 ,以获得包层各个功能区的中子注量率能谱 ;在此基础上 ,使用欧洲活化计算程序FISPACT及...
关键词:次临界堆 聚变驱动 双冷嬗变包层 停堆 中子学 中子注量率 IAEA 活化 初期 增殖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第一壁结构热应力计算与分析被引量:6
《核科学与工程》2004年第3期277-281,共5页柏云清 汪卫华 王红艳 陈红丽 吴宜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9385 0 0 4;19985 0 0 4;10 175 0 6 7;10 175 0 6 8;10 375 0 6 7)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使用有限元程序对聚变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第一壁进行数值模拟 ,给出不同载荷条件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 ,结果证明典型氦气系统设计满足热工要求。依据数值模拟结果对第一壁氦气载热能力进行分析 ,并考虑了流道形状对结构热应力的影响。
关键词:次临界堆 双冷嬗变包层 聚变驱动 氦气 热能 热应力计算 热工 流道 数值模拟 温度场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多群中子截面数据库共振自屏效应计算与分析被引量:2
《核科学与工程》2004年第3期282-288,共7页刘海波 吴宜灿 郑善良 张春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0 175 0 6 8);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资助
依据聚变驱动次临界反应堆 (FDS I)系统设计方案 ,使用Njoy和Transx程序 ,制作了 2 5群、1 75群、62 0群忽略和考虑共振自屏效应的中子截面核数据库 ,用Anisn程序计算了系统的有效增殖系数和各种反应率。结果表明 ,共振自屏效应对FDS I...
关键词:聚变驱动 次临界堆 双冷嬗变包层 次临界反应堆 反应率 核数据库 中子 效应 截面数据 FDS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中子学设计与分析被引量:14
《核科学与工程》2004年第2期164-170,共7页郑善良 吴宜灿 高纯静 许德政 李静惊 朱晓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175067;10175068;103750607);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资助
对聚变驱动次临界堆的多功能双冷核废料嬗变包层进行了中子学设计和分析,设计目标是:①氚和钚燃料自持;②较少的初装料得到较高的废料嬗变率。使用的程序是自主开发的多功能中子输运/燃耗/优化程序VisuaIBUs1.0,相应的数据库是175群中子...
关键词:聚变驱动 次临界堆 双冷嬗变 中子学设计 包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