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

作品数:413被引量:6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伟杨俊华孙良好戴勇张婷婷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大学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琦君《髻》的叙述视角和女性命运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年第5期136-138,共3页张华 
《髻》是中国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叙事散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女性视角,讲述了封建旧家庭“一夫多妻”的背景下,母亲和姨娘从青春韶华到年老色衰的一生以及她们的爱恨纠葛。作者巧妙地利用了少女视角与成人阅读心理之间的落差,制造了...
关键词:琦君 《髻》 叙述视角 女性命运 
怀旧书写与“杂糅式”情感结构——琦君怀旧散文乡愁乌托邦探究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年第9期124-126,共3页张婷婷 
琦君的怀旧散文中有很强的时空意识,她通过时间、空间强有力的联结性将过去与现在、故乡与他乡链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以童年立场的怀旧方式、选择性呈现的乡土书写建构出一种童年与成人今昔时空交错下的田园乌托邦。同时,其散文也以一种...
关键词:琦君 怀旧散文 乡愁乌托邦 
从《故乡的桂花雨》解读琦君的乡愁抒写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1年第5期174-175,共2页俞歆航 
20世纪台湾散文家琦君以其自然淡雅、清丽委婉的写作风格闻名,她创作了大量抒写乡愁的散文,其中母亲是她重要的创作源泉。在《故乡的桂花雨》一文中,琦君借用儿童的有限视角记叙童年的摇花乐,情感的落脚点是桂花雨,而情感深处是母亲。
关键词:琦君 散文 乡愁 
“明”普世之中华“明德”——论琦君的中华文化主体性建构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7年第12期102-104,共3页吴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族群关系与战后台湾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2CZW06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战后台湾女性文学的中华文化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016SJD750010);徐州工程学院重点培育项目"台湾女作家的中华文化认同研究"(项目编号:XKY2014101);徐州工程学院重点学科资助项目的阶段成果;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一期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C208);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
琦君以为全人类提供优秀文化的抱负,面向整个人类和世界的眼光,带有鲜明中华美学风范的艺术手法,有中入而无中出,自觉而不自卑,自信而不自大自豪而不自傲地在文学中彰显有利于实现人生幸福、人类安定、生态和谐等普世理想的中华"明德",...
关键词:中华文化主体性 琦君 文学 普世理想 明德 
论琦君乡土叙事的两个维度——以《春酒》为例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年第9期92-93,共2页李光耀 房萍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现代浙籍女作家"乡土叙事"研究>(项目编号:B12WX04)研究成果
琦君对生养她的故土有一种无法释怀的热爱,在她的文学创作中,透过对故乡特有历史风俗的展示,对与乡村相对的城市文化的反思,作者架构起自然、社会、精神的三维空间。琦君不断地在浙东温润的土地上寻找着人性光辉之美,她的乡土叙事不仅...
关键词:琦君 乡土叙事 民俗之乡 精神之乡 
琦君小说中的故土经验——以《橘子红了》为例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年第1期53-54,共2页史皓怡 
故土是琦君文学世界的重要主题,小说《橘子红了》以少女的视角,叙述了一幕发生在民国初年旧家庭中女性的悲剧。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以及对于亲人的遭遇无可奈何的叹息与惆怅,使得这部作品成为解读琦君小说中故土经验的最佳范本。
关键词:琦君 家园 母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