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疠

作品数:38被引量:2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郝蕾张丽民符文彬林霓鹏尹格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邳州市尕星医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医学报》《中医药图书情报》《中国针灸》《书屋》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痰论治恶性淋巴瘤被引量: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年第2期100-101,共2页徐伟兵 徐基平 郑超 
中医认为恶性淋巴瘤的发生与脾肝肾等脏密切相关,其发病机理为正虚邪实,“痰”既为该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它贯穿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正虚是恶性淋巴瘤发病的基础,“痰”是决定其发展、预后的关键因素。治“痰”为...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 中医药  瘰疠 
杨景锋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杂病验案举隅
《国医论坛》2016年第6期5-6,共2页梁瑜 杨景锋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JDZX2015253);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15-LC017);陕西中医药大学校内科研项目(2015QN16)
目的:总结杨景锋教授运用经方治疗风水、历节、瘰疠病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临床病案,并查阅相关文献,总结杨师经验。结果:杨师用仲景之法而不因循守旧,灵活应用,见证知机,故临床疗效甚佳。结论:杨师运用经方治疗杂病的经验对...
关键词:经方 杂病验案 风水 历节 瘰疠 杨景锋 
“瘰疠”应为“瘰疬”
《咬文嚼字》2016年第11期15-16,共2页厉申东 
《家庭医学》2016年第6期上刊载了《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的长寿之道》一文,其中在介绍桑葚熬制出的药膏时这样写道:“老年服之长精神,健步履,息虚风.静虚火,兼治水肿胀满、瘰疠结核”此处的“瘰疠”应是“瘰疬”。“瘰疬”音luol...
关键词:家庭医学 顾维钧 外交家 感染性 
内消瘰疬丸(浓缩丸)质量标准提高研究被引量:2
《转化医学杂志》2014年第5期278-281,共4页魏立晓 赵建邦 刘兰生 
目的修订内消瘰疬丸(浓缩丸)的质量标准,增加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提高药品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薄荷、连翘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方中夏枯草迷迭香酸及玄参哈巴俄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
关键词:内消瘰疠丸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迷迭香酸 哈巴俄苷 
内消瘰疠丸被引量:1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4年第8期48-49,共2页刘长稳 
内消瘰疠丸方出清代医家顾世澄所著《疡医大全》。方药组成:夏枯草800克,玄参500克,海藻100克,浙贝母100克,天花粉100克,连翘100克,熟大黄100克,白蔹100克,枳壳100克,玄明粉100克,蛤壳(煅)100克,薄荷冰0.5克,当归100克...
关键词:瘰疠 方药组成 清代医家 夏枯草 浙贝母 天花粉 熟大黄 玄明粉 
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中医学报》2013年第9期1267-1268,共2页王红霞 郭会军 
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编号:2009ZX10001-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10257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09ZX10005-015)
目的:分析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的研究现状。方法:通过分析近20 a来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的研究进展,了解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的研究现况。结果:深入研究艾滋病中医证候特点,可促进艾滋病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完善,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会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艾滋病 证候学 瘟疫 伏气温病 虚劳 积聚 瘰疠 
灯火灸治疗瘰疠1例报道被引量:1
《亚太传统医药》2012年第3期62-62,共1页陈法桂 李焕彬 
瘰疠,又称"疠子颈"、"老鼠疮",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颈部颌下肿块如垒,累累如串珠,按之坚硬,皮下可动,无压痛,皮色微红,潮红,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核。本病中医认为是肝郁化火,气滞痰凝所致。探讨采用灯火灸治疗该病的效果。
关键词:瘰疠 颈部淋巴结核 灯火灸 
中西医结合治疗体表淋巴结核98例
《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第7期239-240,共2页于超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体表淋巴结核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98例患者,给予西药抗痨治疗,同时结合中成药内消瘰疠丸服用。结果治疗98例,治愈88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95.9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体表淋巴结核,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体表淋巴结结核 内消瘰疠丸 西药抗痨治疗 
四花穴化脓灸临床治验被引量:3
《新中医》2011年第12期164-165,共2页林霓鹏 符文彬 赵晶 尹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编号:30772828;8117334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编号:7004846);广东省科学技术厅(2008)科学事业费计划项目(编号:2008B030301206)
四花穴即膈俞、胆俞,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第-N线上,都是背俞穴,临床上常配合一起使用而得名。四花穴首载于《崔氏别录》,后《医学入门》称之为崔氏四花。《针灸聚英》崔知悌云“灸骨蒸劳热.灸四花穴……”,明确指出“四花乃膈俞、胆...
关键词:四花穴 化脓灸 焦虑 瘰疠 胸痹 乳癖 偏头痛 医案 
治瘰疠
《光明中医》2011年第6期1241-1241,共1页
瞿麦、海藻、凌霄花、北边背阴土别研、皂角刺新者。上并等分,每服三钱,米饮调下,食后,日二服。
关键词:瘰疠 凌霄花 皂角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