耵聍

作品数:250被引量:15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迟晨雨王嘉玺丁雷陈伟吕桂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重庆医科大学厦门索诺雅听力科技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养生保健指南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随意“采耳”暗藏健康风险
《养生保健指南》2021年第7期23-23,共1页王倩 
采耳,俗称“掏耳朵”,采耳师常借助挖耳勺、鸡毛棒等工具为顾客掏耳朵。然而,大家在享受采耳的同时,也要提防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增加耵聍栓塞的几率如果用质地软的棉签之类的工具掏耳朵,虽然能带出少量耵聍,但更多的耵聍被棉签推向了...
关键词:健康风险 耵聍栓塞 棉签 掏耳朵 
耵聍栓塞怎么办
《养生保健指南》2019年第1期52-52,共1页孟新明 
正常情况下,外耳道的耵聍以小薄片的状态存在,平时会经常性地脱出外耳道。如果耵聍排出受阻,或耵聍分泌过多,外耳道进入灰尘或其他脏物太多,可能会发生耵聍栓塞。这时会感觉外耳道内有胀闷感,甚至听力下降,一般在外耳道进水后出现症状...
关键词:耵聍栓塞 外耳道 分泌过多 听力下降 症状 
耳垢 掏不对危害大
《养生保健指南》2018年第2期36-36,共1页奥登 
“耳屎”,在医学上叫“耵聍”。外耳道有一种特殊的腺体——耵聍腺。耵聍腺可以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液体,与混合皮脂和外耳道皮肤脱落的细胞碎屑,在空气中干燥形成薄片,就形成了我们所谓的“耳屎、耳垢”,即耵聍。
关键词:耳垢 危害 耵聍腺 外耳道 耳屎 
小小滴耳液 也有大讲究
《养生保健指南》2016年第12期62-62,共1页胡佑志 
氢化可的松新霉素滴耳液 用于急慢性中耳炎,外耳道炎及耳部湿疹等。其主要成分氢化可的松氯霉素,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抑制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 碳酸氢钠滴耳液 此为碱性溶液,能溶解软化耵聍,用于外耳道...
关键词:滴耳液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氢化可的松 急慢性中耳炎 外耳道炎 耵聍栓塞 耳部湿疹 药理作用 
耳朵越掏越聋
《养生保健指南》2016年第10期22-22,共1页周彬 
拿着掏耳勺掏掏耳朵,是不少人的习惯。张大爷平时就喜欢掏耳朵,可是前两天掏了耳朵以后居然发现耳朵听不清了,来到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发现,耳道内耵聍栓塞是老人耳朵越掏越听不清的原因。耵聍(俗称耳屎)是外耳道皮肤耵聍腺分泌...
关键词:掏耳朵 耵聍栓塞 油脂性物质 外耳道 门诊就诊 耳鼻喉科  耵聍腺 
助听器保养三技巧
《养生保健指南》2015年第8期55-55,共1页杨欣怡 
防耵聍 用户在佩戴助听器前应先清洁耳道,若有少量耵聍(耳屎)或靠近耳道口有耵聍,可自行清理:若耵聍较多或位置较深,务必去医院取出。此外,用户要每天清洁受话器出声口(防耵聍装置),该装置能有效阻止耵聍进入,延长使用寿命。
关键词:助听器 保养 使用寿命 耵聍 耳道 用户 装置 
乱掏耳当防“脑膜炎”
《养生保健指南》2013年第10期18-18,共1页何佳颐 
很多人有一个“掏耳朵”的习惯,一天不掏掏耳朵就似乎浑身不自在。 自行挖耳俗称掏耳朵,是一种不良习惯。外耳道的皮肤表面有一层腺体分泌的油脂,呈弱酸性,对保护皮肤、抑制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外耳道脱落的皮屑与...
关键词:掏耳朵 脑膜炎 外耳道耵聍 不良习惯 微生物生长 腺体分泌 皮肤表面 保护皮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