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粳杂种

作品数:64被引量:274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邹江石沈圣泉朱立煌周开达蔡得田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植物生理学报》《作物学报》《江西农业大学学报》《作物育种信息》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第三代杂交水稻研究与实践
《分子植物育种》2024年第15期5124-5131,共8页李雅礼 唐华园 黄群策 李新奇 
深圳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专项(专2021N015);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018NK1010);洛克菲勒基金会博士后奖学金共同资助。
本研究介绍了以普通核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其探索历程,阐述了第三代杂交水稻的技术特点及其应用价值。从2015年成功创制出符合水稻核雄性不育系标准的第三代杂交水稻不育系Gt1s、繁殖系Gt1S及其第三...
关键词:第三代杂交水稻 籼粳杂种 三优1号 普通核雄性不育系 
利用分子检测和基因编辑快速创制籼粳杂种亲和材料被引量: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487-494,共8页黎珠玉 蒋永捷 冯耀明 梅林 李顺媚 郑琳 陈乐天 刘耀光 谢勇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91222,32270671);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2021B10564001);岭南现代农业实验室科研项目(NT2021002)。
[目的]利用分子检测和基因编辑技术,快速精准创制籼粳人工亲和系材料,打破籼粳杂种不育,为实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提供新范例。[方法]本研究以优质籼稻‘黄华占’(HHZ)和优质粳稻‘中嘉8号’(ZJ8)为测试底盘,利用分子检测技术,检测HHZ和ZJ...
关键词:分子检测 基因编辑 杂种不育 杂种亲和 水稻 
刘耀光:杂交水稻“解码者”
《中国农村科技》2017年第12期60-62,共3页知一 
三年来,以刘耀光为首的'水稻育性发育机理与基因工程'研究团队,克隆了3个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不育基因、2个恢复基因等,揭示相关分子机理,并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一系列高水平研究论文,奠定了我国在植物育性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这些研...
关键词:基因工程 研究团队 籼粳杂种 细胞质雄性不育 植物分子生物学 水稻基因 杂种优势 杂交水稻 等位基因 千百十工程 恢复基因 分子机理 
粳稻资源‘热粳35’重要农艺性状的QTLs定位被引量:4
《植物生理学报》2016年第8期1176-1190,共15页李兴星 郑剑 周军杰 秦小健 南文斌 杨永清 张汉马 李贤勇 梁永书 
国家“973”前期专项(2014CB160306);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4jcyj A80003);重庆市教委项目(KJ1400516)
利用QTL定位方法揭示耐热高产粳稻重要农艺性状QTL的遗传信息,获得其主效QTL连锁标记,为进一步揭示其分子机理和耐热高产粳稻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本研究以水稻籼粳交‘热粳35’ב协青早B’F2群体作为遗传材料,选用MapMaker3.0软件绘制...
关键词:水稻 SSR 籼粳杂种 农艺性状 QTLS定位 
水稻籼粳杂种F_1不育性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山东农业科学》2013年第8期131-136,共6页周起先 杨淑珂 朱文银 陈峰 姜明松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编号:2009A13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00069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35B02-02)
水稻籼粳杂种不育性是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本文首先就影响亚种间杂种F1不育的主要因素及两个主要基因遗传模式进行总结;然后详细综述了相关育性基因的鉴定、定位和克隆等方面研究成果;最后综述了有关克服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
关键词:水稻 杂种不育性 广亲和基因 特异亲和基因 基因克隆 
利用RFP标记进行水稻籼粳杂种偏分离的遗传分析被引量:3
《浙江农业学报》2012年第2期189-192,共4页刘中来 李军 瞿绍洪 
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水稻转基因荧光分子标记的遗传及育种应用"(YK2009039)
为了研究水稻籼粳杂种偏分离的遗传基础,用转化红色荧光蛋白(RFP)的7个粳稻株系与籼稻杂交,以整合在不同基因组位点的RFP为可视遗传标记,对F1花粉及F2植株进行遗传分析。根据‘7F5’转基因系的研究结果,在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
关键词:红色荧光蛋白 转基因水稻 籼粳杂种 偏分离 
水稻籼粳杂种育性的QTL分析被引量:3
《中国水稻科学》2011年第6期594-598,共5页林荔辉 王爱梅 周元昌 官华忠 蒋云林 吴建梅 吴为人 
福建省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JK2009011);福建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08NZ0201)
以籼稻保持系珍汕97B和粳稻保持系辽91B为亲本,构建了一个包含176个单株的F2群体及123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在3种环境下联合检测控制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的QTL。共检测到3个控制花粉育性的主效应(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QTL(qPF3、qPF5和qP...
关键词:水稻 籼粳杂种 数量性状基因座 花粉育性 小穗育性 
硅对水稻籼粳杂种雌雄配子育性和结实率的影响被引量:4
《西北植物学报》2011年第6期1147-1151,共5页李万昌 邵云 王俊伟 余娇娇 杨梦铱 
河南省科技攻关资助项目(102102310318);河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10A210021)
以2个籼稻品种和2个粳稻品种及其籼粳杂种一代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硅对籼粳亚种间杂种雌雄配子育性和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水稻亲本的育性正常,而亚种间杂种‘台中65’/‘广陆矮4号’和‘穞稻’/‘秋光’F1花粉育性分别为40...
关键词: 亚种间杂种 半不育 花药开裂 结实率 
籼粳杂种不育性遗传基础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35期11387-11389,共3页金刚 欧阳卫民 汤洪 关和新 蔡中全 莫永生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攻关计划项目(桂科攻0012027)
籼粳杂种不育是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的主要瓶颈,其遗传机制很复杂。大多数学者均认为,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是由基因控制的,与遗传重组有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遗传分化和基因控制的角度综述了籼粳杂种不育现象的遗传基础。
关键词:水稻 杂种不育性 生殖隔离 遗传重组 
水稻亚种间杂种F_1低温敏感不育基因的差异显示被引量:2
《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第2期206-209,共4页郭士伟 程艳军 高东迎 刘蔼民 
江苏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水稻S5n;LTSS基因的克隆和Xa-25(t)基因的精确定位"(BK2001214)
为研究水稻籼粳杂种低温下的育性特点和特异基因表达,以孕穗期白天24℃,夜晚20℃的低温和正常温度下生长的籼粳杂种02428/3037F1及其亲本幼穗为材料,开花期对亲本、处理和对照的花粉育性分别进行了观察,种子收获后考察了其结实率。结果...
关键词:籼粳杂种 低温敏感不育 基因差异显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