髹漆

作品数:317被引量:32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飞龙曾芳周兴兰梁繁荣程施瑞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成都中医药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成都市科技局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代纹章漆器研究——以“剃须漆碗”为例
《地方文化研究》2022年第6期21-34,共14页程智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广州十三行印章印迹整研究”(项目编号:20VJXG005)阶段性成果。
大约两百年前,在大量的清代广州外销漆器中,一种特殊的“纹章漆器”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它属外销漆器中的特殊定制品,更是那个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融会的产物。本文从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品“剃须漆碗”入手,探究和分析纹...
关键词:纹章漆器 蕃坊 广州凯旋门 描金 漆器西家行 皮胎髹漆 
成都老官山汉墓髹漆经穴人像腧穴内容和特点探析被引量:1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年第10期6059-6062,共4页周兴兰 张乙小 曾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No.14CKG008);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扩展)“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中心”重点项目(No.CTYX05)。
老官山汉墓出土的木胎髹漆经穴人像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模型。通过对其身上刻画百余个点及凹穴进行考证,总结腧穴概况、位置、归经和分布情况,结合出土医学文献文物以及传世经典医籍,对其腧穴特点和学术价值进行探究和分析,对...
关键词:成都老官山汉墓 髹漆经穴人像 腧穴 归经 
基于多光谱方法对山东海曲汉墓群出土漆盒类漆器研究被引量:1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2年第4期1150-1155,共6页吴双成 程普 李婷婷 杨阳 铁付德 金普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BKG046);陕西省社发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JZ-355);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GK201902104)资助。
山东日照海曲汉墓群是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该墓群共出土漆器约500件,具有较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漆盒是海曲汉墓出土漆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具有造型精美的特点,代表着当时高度发达的髹漆工艺水平。切片显微研究揭示了...
关键词:文物保护 漆器 髹漆 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光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髹漆经穴人像手少阳脉循行特点研究被引量:2
《中医杂志》2020年第11期942-945,共4页周兴兰 张乙小 曾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4CKG008)。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髹漆经穴人像(简称"漆人")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模型,对于研究经络理论的形成、发展、演变历程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对漆人手少阳脉命名、循行方向及路径进行分析,结合同墓穴出土的老官山医...
关键词:髹漆经穴人像 手少阳脉 老官山汉墓 经脉循行 
老官山汉墓出土经穴髹漆人像手阳明经脉循行演变研究被引量:5
《中医杂志》2019年第23期1985-1987,1992,共4页张乙小 周兴兰 曾芳 邱科 程施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4CKG008)
随着我国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模型--成都老官山经穴髹漆人像的出土,其阴刻的经脉循行路径已成为研究经脉循行演变不可或缺的史料和研究热点。总结老官山髹漆人像手阳明经脉的循行路径与分布特点,同时将其与传世医学经典文献、出土医...
关键词:手阳明经脉 髹漆人像 老官山汉墓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髹漆经穴人像手太阳小肠经循行研究被引量:6
《中医杂志》2019年第8期636-639,共4页张迪 周兴兰 曾芳 程施瑞 梁繁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4CKG008)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模型,它对于了解古代经络理论的形成、演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对漆人手太阳小肠经循行特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同墓穴出土老官山医简以及历代经脉相关文物、...
关键词:老官山汉墓 髹漆人像 手太阳小肠经 
成都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手三阴经循行考证被引量:8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年第4期1480-1482,共3页邱科 曾芳 孙睿睿 程施瑞 黄柳杨 梁繁荣 周兴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No.14CKG008);成都市科技局项目(No.2014-RK00-00078-ZF);四川省中医管理局项目(No.2014K091);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基金项目(No.2014036)~~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经穴髹漆人像身上刻画有数十条纵横交错的经络线条,为深入研究经脉学说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客观史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笔者对分布于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上肢内侧及胸部若干线条进行考证,从经脉数量和分布、循行...
关键词:成都老官山汉墓 经穴髹漆人像 手三阴经 考证研究 绵阳双包山西汉墓 经脉学说 
楚文化与麋鹿形象的关系考辨——从曾侯乙髹漆木卧鹿说起被引量:2
《四川戏剧》2017年第10期86-89,共4页李午兴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楚文化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编号:15BG091)阶段性成果
在楚文化中,鹿被认为是一种瑞兽,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鹿和鹿角的元素被广泛运用在随葬品上,曾侯乙墓出土的髹漆木卧鹿,鹿身为木质漆器,鹿角却为真实的鹿角,这种真实的鹿角还被广泛运用在楚式"镇墓兽"上。鹿和鹿角所蕴含的意义与巫文化...
关键词:楚文化 麋鹿 漆器 
成都老官山汉墓髹漆人像足太阳经脉循行浅析被引量:5
《辽宁中医杂志》2017年第6期1281-1283,共3页印帅 曾芳 周兴兰 程施瑞 孙睿睿 梁繁荣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KG008);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014K091);成都市科技项目(2014-RK00-00078-ZF);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基金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模型,它对于了解古代经络理论的形成、演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拟针对该漆人足太阳经脉循行特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历代经脉相关文物、文献进行对比研...
关键词:成都老官山汉墓 髹漆人像 足太阳经 
从西汉出土经穴髹漆人像看足少阳经脉的循行演变被引量:3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91-94,共4页黄柳杨 曾芳 周兴兰 梁繁荣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KG008);成都市科技局项目(2014-RK00-00078-ZF)
足少阳胆经为十二正经重要组成部分,其循行记载最早见于马王堆帛书,至《内经》时期,循行路线才基本完善确立,并为后世医家沿用。成都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的出土,为系统的梳理足少阳经脉循行演变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足少阳胆经 西汉经穴髹漆人像 经脉 循行发展演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