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种

作品数:24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杨君兴潘晓赋王晓爱鄂春宇吴加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辽宁省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双鸭山市畜牧兽医局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学科技》《杭州农业与科技》《大自然探索》《福建农业》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天目臭蛙——浙江稀有臭蛙种
《生命世界》2023年第10期80-83,共4页彭霄鹏(文/图) 庄晓伟 马雪峰 
一些动物为求自保,会分泌特殊的气味警示掠食者,而两栖纲臭蛙(Odorrana)的生存策略便是如此。臭蛙是一种特殊的蛙类,在自己被捕捉的时候,皮肤会分泌一种难闻的且具有刺激性的黏液。这种黏液有一定毒性,同时也有抗菌作用。
关键词:蛙类 黏液 抗菌作用 两栖纲 生存策略 刺激性 
石蛙种蛙池混养大宗淡水鱼养殖模式初探
《科学养鱼》2016年第10期86-86,共1页王超 陈兆军 周爱国 
基金项目: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CARS-46)
石蛙学名为棘胸蛙,又称棘蛙、石蛤蟆、石鸡,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常栖息于海拔150~1000米的密林峡谷间、溪流中、石窟里、岩沟内,昼伏夜出,喜在水上觅食,畏烈日。每年11月底至翌年4月中旬为冬眠期。
关键词:淡水鱼 养殖模式 混养 蛙池 蛙种 南方地区 棘胸蛙 冬眠期 
印度紫蛙的奇特叫春
《大自然探索》2014年第6期7-7,共1页
在地球上所有的蛙种里,生活在印度西高止山脉的印度紫蛙显得非常独特;身体圆胖,体色呈紫色,口鼻部尖尖的。印度紫蛙的这些不同寻常的特征,源自于它们的生活方式;它们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地下,运用自己短而结实的肢腿挖洞,
关键词:印度 蛙种 生活方式 体色 结实 
东北林蛙繁殖和饲养被引量:1
《黑龙江动物繁殖》2014年第1期47-48,共2页伊崇岩 
1蛙种选择 种蛙应体健、动作灵敏、无畸形、无外伤,具有纯正东北林蛙性状,蛙龄为2~4年。雄性体重15~25g,雌性体重为25~45g。
关键词:东北林蛙 饲养 繁殖 体重 蛙种 种蛙 畸形 
水稻+鸭/蛙种套养生产技术模式探讨
《杭州农业与科技》2013年第S1期21-23,共3页金志荣 吴荣 袁德明 
该模式探讨了'甬优15'籼粳杂交稻+鸭/蛙生态种套养技术模式,稻谷实施生产、加工、包装、品牌、营销一条龙,仅每亩水稻产值就达4056元,比种粮卖谷增收80%。
关键词:稻+鸭/蛙 种养套养 技术模式 
哀牢山蛙
《森林与人类》2013年第1期38-45,共8页陈尽 
11月,海拔2490米的哀牢山生态站笼罩在寒冷中。清晨,窗外大雾弥漫,遍地白霜,我起床到湖边四处搜寻,心想快跳出个哀牢髭蟾来就好了。哀牢髭蟾足哀牢山上最珍贵的蛙种,目前还未得一见。
关键词:哀牢山 蛙种 生态站 
雪蛤养殖技术初探
《中国动物保健》2012年第8期68-69,共2页姚俊宏 
雪蛤又名(林蛙、蛤蟆、蛤士蟆),是生长于中国东北长白山林区的一种珍贵蛙种,由于其冬天在雪地下冬眠100多天,极为贵奇兼有。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莸己载:林蛙油具有“解虚劳发热,利水消肿、补虚损。尤益产妇。”《中药大词典》...
关键词:养殖技术 蛤蟆 长白山林区 本草纲目 林蛙油 蛤士蟆 李时珍 蛙种 
台湾虎皮蛙养殖
《海洋与渔业(水产前沿)》2012年第1期66-66,共1页郑石勤 
由于过度捕猎及栖息地的破坏,野生的虎皮蛙数量己变得甚为稀少,现在市场贩卖的虎皮蛙多为人工饲养繁殖的。除了台湾本土的虎皮蛙以外,也有人引进马来西亚产的虎皮蛙种进行养殖。据业者估计,台湾目前养殖用蝌蚪需求量约1千万只/年...
关键词:蛙种 养殖 台湾地区  饲养繁殖 马来西亚 栖息地 需求量 
东北林蛙的提早孵化技术被引量:2
《渔业致富指南》2010年第22期38-40,共3页崔立勇 高凤林 佟庆 王闯 
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原来被认为是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的东北种群,近年来有研究认为东北林蛙是一个独立的种。东北林蛙(中国林蛙)是国家公布的允许放开经营的54种野生动物之一,是集药品、补品和食品为一的珍贵蛙种,...
关键词:东北林蛙 孵化技术 中国林蛙 野生动物 林蛙油 输卵管 蛙种 药材 
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现新种变色蛙
《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0年第5期74-74,共1页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表示,几年前在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现的一个新蛙种堪称”变色龙”.体色会经历”惊人”变化:幼年是黑色,点缀着黄斑,成年后则成了桃色,眼睛也变成蓝色。
关键词:巴布亚新几内亚 变色龙 蛙种 美国科学家 新种 南太平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