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凝血系统

作品数:29被引量:3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王明山王晓蓉潘景业杨丽红金艳慧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荆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黑龙江医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药白地汤对小鼠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活性的影响
《医用生物力学》2024年第S01期671-671,共1页衣兰晓 徐在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资助项目,11862004
目的研究白头翁、地榆炭配伍后(白地汤)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活性的影响。方法ICR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云南白药对照组和白头翁-地榆炭2∶1组(简称白地汤2∶1组)、白地汤3∶2组、白地汤1∶1组,每组10只。全自动凝...
关键词:外源性凝血系统 地榆炭 内源性凝血系统 云南白药 白头翁 ICR小鼠 FIB 
全程跟踪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血栓形成相关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2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年第3期347-348,共2页宋丽丹 
血液透析是安全有效的血液净化治疗方式,但长期血液透析治疗,会使机体凝血功能发生改变,激活机体内外源性凝血系统,从而引发血栓相关并发症。为保证患者治疗期的安全性,本文将全程跟踪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现将其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相关并发症 外源性凝血系统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治疗 护理应用 血液透析患者 血液净化治疗 血栓形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与外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因子TF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2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20年第2期144-147,共4页李岐 方宇辉 金哲虎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特征是在6周或更长的时间内,全身各部位自发地出现风团和瘙痒症状.荨麻疹的特征性症状是在皮肤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被各种刺激激活后出现的,这些细胞释放几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是组织胺.组织胺局部释...
关键词:自发性荨麻疹 外源性凝血系统 组织因子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抗凝措施护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年第20期22-24,共3页席爱雪 李淑荣 栾雪冰 许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引起血小板活化、聚集,粥样斑块被挤压破裂,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瀑布产生,导致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PCI术中致命并发症,直接威胁患者生命,抗凝治疗可减少PCI导致的血栓形成和栓塞。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抗凝治疗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外源性凝血系统 护理 PCI术 血小板活化 
《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发布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6年第10期9-9,共1页
推荐理由:外科患者术前活动量减少、术中制动、术后长期卧床均使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麻醉及手术创伤促使组织因子释放,并直接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患者自身因素,如高龄、肥胖、恶性肿瘤等,均可使静脉血...
关键词:外科围手术期 管理指南 血栓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症 外源性凝血系统 中国 外科患者 血流速度 
依诺肝素和普通肝素对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外源性凝血系统和血小板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第4期559-562,567,共5页刘华 关韶峰 倪幼方 袁方 
目的比较依诺肝素和普通肝素对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外源性凝血系统和血小板活性的作用差异,及其对临床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病例分为依诺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于用药前及用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抗Ⅹa因子、vo...
关键词:不稳定心绞痛 非ST抬高心肌梗死 依诺肝素 普通肝素 抗Ⅹa因子 von WILLEBRAND因子 游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休克晚期为什么会出现DIC?
《护士进修杂志》2011年第24期2290-2290,共1页
答:休克晚期由于毛细血管扩张,血流缓慢,血液粘滞性增高,红细胞易于聚积而形成微血栓;由于严重缺氧和大量酸性代谢产物蓄积,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有利于DIC的形成,再加上促凝物质的释放,可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所以,由于以上3...
关键词:DIC 晚期 休克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外源性凝血系统 毛细血管扩张 酸性代谢产物 血液粘滞性 
在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时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32期217-217,共1页张静 
在临床上测凝血酶原时间是外源性凝血系统常用的筛选试验之一,也是监测患者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时,国家没有严格规定测定时温度和标本采集后的放置时间。本文采用一期法对PT在不同温度下测定结果和标本采集后放置室...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影响因素 温度 外源性凝血系统 放置时间 标本采集 测定结果 口服抗凝剂 
抗血栓药物在血管外科药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年第17期75-77,共3页相同玲 
血管外科是外科中的年轻分支,正如麻醉、无菌术的发展推动了外科技术的进步,预防术中及术后的血栓形成是保证血管外科手术成功的基础。血栓形成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循环血液暴露于血栓易形成的表面,如损伤的血管内皮。(2)血小...
关键词:血管外科手术 抗血栓药物 临床应用 药物治疗 外源性凝血系统 血小板聚集 抗血小板药物 血栓形成 
PT、APTT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被引量:2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第23期119-120,共2页吴晓玲 曾艳 杜映 
关键词:APTT 护理对策 影响因素 标本采集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外源性凝血系统 凝血酶原时间 手术病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