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前寒武纪

作品数:66被引量:634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伊海生彭军夏文杰陈孟莪张丕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地层学杂志》《地球学报》《地质与资源》《地质科技通报(内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西次凹的地层系统和构造特征被引量:4
《地质科学》2024年第2期271-287,共17页王清华 杨威 周慧 缪卫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U22B600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前瞻性基础性技术攻关项目(编号:2021DJ0605)资助
乌什西次凹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隶属于库车坳陷的乌什凹陷。它位于南天山主山脉(哈尔克山)和塔里木盆地柯坪—温宿凸起之间。区域构造格局上,这里是塔里木克拉通向西北自然延伸的部分。次凹北缘的阿合奇断裂是南天山造山带和塔里木克...
关键词:晚前寒武纪—古生代地层系统 被动大陆边缘 二叠纪末—三叠纪冲断和褶皱 晚新生代陆内前陆盆地 基底卷入型构造 乌什西次凹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南天山造山带 
晚前寒武纪关键时期海洋环境演变及其对生命演化的影响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24年第2期85-87,共3页朱祥坤 闫斌 樊海峰 张衎 王丹 张飞飞 
国家地质调查项目“元古宙超大陆聚合与裂解对环境演化和外生成矿作用的制约——以华北和扬子陆块为例”(121201112106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华纪间冰期海洋环境演化的高分辨记录与重建”(41430104)的资助。
晚前寒武纪是地球历史上非常特殊的时期。在经历了10亿年左右的相对平稳期之后,地球表生系统于元古代晚期进入剧烈动荡期。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地球科学的根本问题之一,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一直存在争议。导致这一争议的...
关键词:氧化还原状态 生命演化 地球科学 海洋环境 生物演化 因果关系 生物与环境 相互作用机制 
华北克拉通南部熊耳盆地晚前寒武纪年代地层格架和演化被引量:4
《地质学报》2021年第11期3234-3255,共22页李振生 江柔柔 马学婷 张妍 李全忠 张交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JZ2021HGQA026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372194、4137212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1302108023-1)资助成果。
熊耳盆地发育华北克拉通最齐全的晚前寒武纪地层,是认识华北克拉通晚前寒武纪沉积和构造演化历史的理想地区。依据收集和自测的38个碎屑岩和23个岩浆岩样品的锆石年代学数据,结合岩相区域对比、沉积古地理格局继承关系等,细化年代地层...
关键词:晚前寒武纪 盆地构造属性 超大陆演化 熊耳盆地 北秦岭 
华北克拉通南缘栾川群的形成时代、物源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意义: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制约被引量:16
《地质学报》2020年第4期1046-1066,共21页李振生 贾超 赵卓娅 霍金晶 李全忠 张交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372194,4137212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1302108023-1)资助成果.
栾川群沿秦岭造山带和华北克拉通两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分布,其时代归属和构造意义长期存在争议。本文从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角度对栾川群进行物源分析和区域对比分析,为合理地理解华北克拉通南缘晚前寒武纪构造演化提供重要证据。...
关键词:栾川群 物源分析 晚前寒武纪 北秦岭 华北克拉通 地壳增生历史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寒武系底部黑色碎屑岩系的物源分析及其对晚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约束被引量:14
《地质学报》2018年第9期1803-1828,共26页李振生 赵卓娅 李建勋 李全忠 张交东 牛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372194;41372123;41172117);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1302108023-1)资助成果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新元古代—寒武纪交替时期黑色碎屑岩系马店组(或称为凤台组)的层序划分、时代归属、物源等基础地质问题仍存在分歧,本文从元素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等角度开展综合分析,为合理建立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地层格架及...
关键词:华北克拉通东南缘 马店组 寒武系底部 物源分析 沉积环境 
新疆伊犁果子沟晚前寒武纪地层沉积特征及对比研究
《现代地质》2013年第4期959-967,共9页冯博 林晋炎 聂利 马尚伟 李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030209);西北大学研究生科研实验资助项目(yc09098)
北天山西段果子沟地区晚前寒武纪地层由下到上分为喀英迪组、塔尔恰特组和塔里萨伊组。喀英迪组和塔尔恰特组为间冰期沉积,塔里萨伊组为冰期沉积。喀英迪组主要由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岩屑粗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组成,平行层理、水平...
关键词:果子沟 晚前寒武纪 沉积环境 地层属性 地层对比 新疆伊犁 
中国晚前寒武纪年表和年代地层序列被引量:76
《中国地质》2010年第4期1014-1020,共7页高林志 丁孝忠 曹茜 张传恒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0911071);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6FY120300-1)资助
本文依据2009年11月24日全国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分会扩大会议上形成的一个共识,对中国晚前寒武纪年表进行重新标定:即长城系限定在1.8~1.6Ga,包括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蓟县系限定在1.6~1.4Ga,包括高于庄组、杨庄...
关键词:中国古陆 中、新元古代 年代地层序列 构造事件 
前寒武纪大陆地壳地质构造演化研究进展与问题被引量:18
《高校地质学报》2005年第2期145-153,共9页钱祥麟 李江海 程素华 
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最古老的固体地球物质是38亿年前的大陆长英质岩石。以地质构造热事件为标志确认早中太古代已有30亿年年龄值的大陆克拉通化,而新太古代末大陆地壳已出现普遍的克...
关键词:前寒武纪地质 太古宙克拉通 新太古代 晚前寒武纪 坳拉槽系 华北克拉通 地壳演化 
中国叠层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被引量:17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3年第1期5-14,共10页曹瑞骥 袁训来 
Supported by MSTC ( G2 0 0 0 0 7770 1),CAS( KZCX2 -116),and NSFC ( 49972 0 0 6)
中国前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在 2 0世纪 70 - 80年代 ,中国学者对晚前寒武纪的叠层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描述了类型众多的叠层石属种 ,并把叠层石组合应用于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近年来 ,为了揭示叠层石的形态发生 ,中国学者正在探讨硅质...
关键词:叠层石 生物组构 微生物 晚前寒武纪 中国 研究现状 
华北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的流动构造及侵位机制被引量:25
《地质学报》2003年第2期210-216,共7页侯贵廷 李江海 H C HALLS 钱祥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172066)
华北克拉通中部广泛发育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这些岩墙群未变形和未变质,保存了清晰完好的流动构造,完整地反映了前寒武纪岩浆活动的特征和流动构造,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对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的形态和流动构造研究,如:流...
关键词:镁铁质岩墙群 水平侵位 华北克拉通 燕辽-中条拗拉槽系 前寒武纪 侵位机制 流动构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