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牧交错带

作品数:34被引量:27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周道玮陈玉香温铁峰胡锐张树文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草业科学》《经济动物学报》《全国新书目》《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北农牧交错带南段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植物保护》2024年第4期126-134,共9页林思亮 周训军 兴安 姜洪雪 姚丹丹 秦姣 冯志勇 郭聪 王勇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9FY100302);广东省基础及基础应用研究基金(2023A151501086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导师项目(R2021QD-016)。
啮齿动物是我国东北农牧交错带主要有害动物类群,威胁当地农牧业生产与居民身体健康。为探讨农牧交错带啮齿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和2021年的6月-9月,调查了东北农牧交错带南段不同类型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利...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 啮齿动物 群落结构 生境类型 生态治理 
东北农牧交错带啮齿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影响因素初探被引量:4
《野生动物学报》2023年第1期22-30,共9页甘伟冬 吴涌珍 俞皓淳 魏万红 殷宝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1971429);国家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2019FY100301)。
啮齿动物(Rodentia)是农牧交错区的主要有害动物类群之一,能传播多种疾病,严重威胁当地农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为探究环境因子与啮齿动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关系,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7—8月,在东北农牧交错带利用铗夜法调查草地、草地...
关键词:啮齿动物 农牧交错带 群落结构 重金属富集 冗余分析 
东北农牧交错带耕地土壤有机质遥感反演研究被引量:7
《土壤》2022年第1期184-190,共7页王丽萍 刘焕军 郑树峰 王翔 孟令华 马雨阳 官海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438);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70301001NY)资助。
农牧交错带是农耕区与草原牧区的过渡带,土壤有机质(SOM)的精确估算与变化监测对碳库估算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以东北典型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区,Landsat 8 OLI影像和ALOS 12.5m DEM为数据源,基于波段反射率、反射率对数、亮度指...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 土壤有机质 随机森林 BP神经网络 地形因子 
东北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土地利用被引量:1
《现代农业研究》2016年第8期4-4,共1页张图 
东北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在长期的垦草农作、超载过牧之下,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呈现沙漠化、盐碱化与草原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土地利用是人与自然交叉最为密切的环节,土地利用以及由此导致的土地覆被的...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东北农牧交错带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典型区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系统功能 
近40年东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以吉林省西部地区为例被引量:4
《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第6期522-525,共4页蒲罗曼 张树文 李飞 常丽萍 杨久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271416);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编号:2013FY112800)
将吉林省西部地区作为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域,采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获取吉林省西部地区1975年与2013年2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数量和类型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方面,全面分析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吉林省西部地区...
关键词:吉林省西部 改革开放 土地利用变化 人类活动 
东北农牧交错带优质肉羊产业化生产模式的研究
《现代畜牧科技》2015年第10期159-160,共2页王伟霞 李信涛 姜怀志 郭立民 潘志忠 李雪平 张桂山 姜国立 
松原市科技发展计划现代农业类项目,吉林省优质肉羊经济杂交关键技术组装配套研究(Ny2015002).
我国养羊产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饲养方式逐渐摆脱传统的靠天养羊、粗放管理的低效生产模式,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的高效养羊方式迈进。特别是东北地区农牧交错带,利用牧区羊的繁殖优势和农区羊的育肥优势,“牧繁农育”...
关键词:优质肉羊 东北农牧交错带 杂交配套系 产业化生产模式 
东北农牧交错带旱涝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7
《水土保持通报》2015年第2期257-262,共6页韩晓敏 延军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分重大自然灾害的时空对称性:结构;机理与适应对策"(41171090)
[目的]从旱涝灾害角度分析气候变化对东北农牧交错带的影响,对该区的气候变化和旱涝特征进行研究,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灾害应变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1960—2011年东北农牧交错带21个气象台站的逐月气温、降...
关键词:东北农牧交错带 气候暖干化 旱涝响应 SPI 
东北农牧交错带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预警研究——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被引量:39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年第2期111-115,F0003,共6页王让虎 李晓燕 张树文 李艳博 曹琛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过去百年增暖对北方农牧交错带格局的影响"(XDA050903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东北地区农林交错带近百年土地利用变化数字重建及脆弱性研究"(41271416)
东北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以吉林省通榆县为研究区域,基于RS和GIS技术,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通榆县1986年、2000年和2008年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基于2008年的景观安全格局进行风险预警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景观格局的变化,...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 通榆县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预警 
东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被引量:5
《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第21期228-232,236,共6页王让虎 李晓燕 李艳博 张茜 张树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416);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90310)
基于RS和GIS技术,选取吉林省通榆县为研究区,以1986年、2000年、2008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分析东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并结合气象、社会经济等统计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自然、人文驱动因素。...
关键词: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LUCC) 驱动因素 RS和GIS 东北农牧交错带 通榆县 
东北农牧交错带花生栽培技术被引量:1
《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4期18-18,20,共2页张爱冬 王小蕾 
从品种和地块选择、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介绍东北农牧交错带花生栽培技术,以指导花生栽培。
关键词:花生 栽培技术 东北农牧交错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