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剩余油分布

作品数:23被引量:187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王学武杨正明徐怀民张雁裴秀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相关期刊:《石油地质与工程》《山东化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当代化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微观剩余油分布及提高采收率评价方法
《油田化学》2024年第2期356-366,共11页杨忠全 程婷婷 罗陶涛 李俊 严文德 侯吉瑞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微纳米孔喉中纳米流体油水界面特性及微观作用机理研究”(项目编号sl202100000141);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项目“低渗油藏智能纳米SiO_(2)-微米自适应桥接颗粒BCMS协同驱油机理研究”(项目编号CSTB2022BSXM-JCX0152);重庆市教委自然科学基金“纳米辅助超临界多元热流体提高重稠油采收率机理研究”(项目编号KJQN202101),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聚驱后微/纳米抑窜-驱油协同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项目编号NEPU-EOR-2022-02)。
随着常规油藏进入高采出程度和高含水“双高”阶段,剩余储量可动用性变差,稳油增产难度日益增加。为长期挖潜油藏剩余油,加强剩余油分布赋存状态及表征,全面了解剩余油分布规律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必要前提。通过梳理国内外针对不同油...
关键词:剩余油分布 评价方法 室内实验 微观 提高采收率 综述 
Lmd油田二类油层孔隙结构与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
《中外能源》2023年第5期38-45,共8页裴秀玲 苏延昌 于江 
随着开发的深入,Lmd油田二类油层经历了水驱开发,逐步进入到聚驱开发阶段,并成为今后稳产的重要支撑。由于前期对二类油层储层孔隙结构认识不足,没有达到预期的开发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有必要厘清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和微观剩余油...
关键词:二类油层 孔隙结构 水聚驱 微观剩余油 
宏观及微观剩余油分布及机理分析——以大庆喇嘛甸油田为例被引量:3
《当代化工》2022年第11期2750-2753,共4页郑凯亓 苏延昌 王斌杰 裴秀玲 于江 魏伟 李鸿儒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51574086);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DQYT-0506003-2020-JS-323)。
喇嘛甸油田现有微观形态和分布特征研究成果不足以支撑技术决策,给后续剩余油挖潜措施选择带来困难。为此,利用宏观物理模拟剩余油分布情况,并采用岩心冷冻薄片制作、荧光显微镜剩余油观测以及剩余油类型识别等技术,进行了喇7-检PS3022...
关键词:喇嘛甸油田 剩余油类型 视域占比 荧光分析 
表面活性剂驱微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研究
《山东化工》2022年第6期74-77,共4页胡章鹏 
表面活性剂驱是以表面活性剂溶液作为驱油剂的一类常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表面活性剂能够显著降低两相的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率,研究表面活性剂驱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对油藏开发及采收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微流控模型实验,对...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 采收率 微流控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海相碎屑岩油藏微观剩余油形成机理与分布特征被引量:8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年第6期1334-1343,共10页孙廷彬 林承焰 王玲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XQZX2021000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1D01A20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09-001)。
为揭示塔里木盆地石炭系A油藏水驱开发末期剩余油潜力,综合利用水驱过程的CT扫描检测、高温高压条件下水驱后含油薄片观察和高温高压微观刻蚀模型水驱油实验3种实验手段,揭示了西部某A油藏石炭系底部的海相储层剩余油形成机理,明确了水...
关键词:驱替实验 剩余油形成机理 微观剩余油分布 海相碎屑岩油藏 石炭系 塔里木盆地 
喇嘛甸二类油层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4
《当代化工》2021年第7期1597-1602,共6页曹广胜 郭达 裴秀玲 梁红革 杨婷媛 王大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活性原油在非均质储层中的自适应控水增油机理(项目编号:51574089)。
随着喇嘛甸油田的进一步开发,二类油层已经成为重要的挖潜对象。在二类油层的水驱、聚驱开发过程中,存在对储层的孔渗结构认识不足、注水无效循环、注聚见效不明显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喇嘛甸二类油层开展微观剩余油室内实验研究。通过...
关键词:喇嘛甸油田 二类油层 孔隙结构 微观剩余油 
复杂河流相储层微观剩余油分布实验研究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3期6-9,34,共5页罗宪波 刘超 李金宜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油田加密调整及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技术示范”(2016ZX05058–001);“渤海油田加密调整油藏工程技术研究”(2016ZX05025-001-007)。
复杂河流相油田沉积微相变化较快,平面上非均质性较强,物性变化大,水淹程度不均,水驱开发中剩余油分布规律复杂。结合渤海X油田开发地质资料,通过微观驱油模拟实验,研究了心滩、边滩、河道和溢岸沉积等4种沉积微相在不同注水倍数下的驱...
关键词:辫状河沉积 沉积微相 微观驱替实验 剩余油分布 采收率 
应用激光共聚焦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剩余油分布——以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为例被引量:5
《石油地质与工程》2021年第2期50-55,共6页王文明 衣晓东 殷代印 
国家自然基金“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变化的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油数值模拟理论研究”(51074034)。
目前对于特低渗透储层剩余油的研究,多数采用核磁共振方法监测剩余油饱和度,对微观剩余油分布位置及定量分析的较少。为了确定扶杨储层不同开发阶段微观剩余油分布类型和状态,采用激光共聚焦以及光刻玻璃模型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方法研...
关键词:榆树林油田 扶杨储层 微观剩余油 激光共聚焦 光刻玻璃模型 
高凝油油藏微观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分析——以大民屯凹陷S84-A12块为例被引量:3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年第20期8133-8138,共6页张翔宇 
高凝油藏剩余油分布状态决定了油藏的开发调整方式,但前人针对剩余油动态变化影响分析较少。由于油品的特殊性,含蜡量及开采驱替方式均会对储层孔隙结构进行改造从而影响微观剩余油的分布。基于此,利用高精度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
关键词:高凝油 孔隙结构 含蜡量 驱替方式 剩余油 
海相碎屑岩储层不同尺度微观剩余油分布及赋存状态——以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为例被引量:23
《石油学报》2018年第12期1397-1409,共13页余义常 徐怀民 高兴军 江同文 方惠京 孙廷彬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30-00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2017D-4406)资助
基于常规物性、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压汞测试等资料,对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的孔喉结构进行划分,选取各类型孔喉结构的典型岩心,通过微观刻蚀薄片驱替实验及水驱油过程的核磁共振、CT扫描研究微观剩余油不同尺度下的分布特征、赋存状态...
关键词:东河砂岩 孔喉结构 微观剩余油 多尺度 分布特征 赋存状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