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

作品数:3969被引量:10613H指数:2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又一刘中民朱宝库周明杰何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膜科学与技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面向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的离子交换膜
《膜科学与技术》2023年第6期98-111,共14页彭康 左培培 杨正金 徐铜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0A20127,21922510,21878281,22308345)。
离子交换膜是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的核心部件,其对离子的快速、选择性传导是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实现高能量效率、低容量衰减速率的关键.而离子的传导过程与膜内的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因此本文结合膜内离子传导通道的构筑策略分析,综述微相分离...
关键词:离子交换膜 水系有机液流电池 微相分离膜 自具微孔膜 微孔框架膜 
结合胆红素特异性吸附PVC改性微孔膜制备研究
《膜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5期86-93,共8页杨悦 刘娟娟 吕晓龙 马荣花 郑书云 舒桂明 李可 
天津市高等学校新型膜材料及膜分离技术创新团队(TD13-5044);天津市科技支撑项目(20YFZCSY00310);天津市卫生健康科技项目(TJWJ2021MS014);天津市重点实验室项目(16PTSYJC00210)。
临床上主要采用血液灌流技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但血液灌流树脂的血液相容性较差,且由于治疗过程中需要介入血浆分离器,增加了治疗风险和治疗成本.本文创新性地研制了一种具有一步“滤过-吸附”双功能的新型聚氯乙烯(PVC)改性膜,通过傅...
关键词:PVC 二乙烯三胺 胆红素 血液净化 表面改性 
PVC膜表面均匀孔结构形成原因初探被引量:1
《膜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4期59-64,共6页王昌萌 史乐 阎安 武春瑞 吕晓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846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638011)。
通过在铸膜液中引入乙二胺(EDA),促进聚氯乙烯(PVC)分子链发生消去反应,形成碳碳双键;进而通过相分离成膜,在PVC膜表面获得较均匀开孔结构.重点研究了EDA添加量、反应温度与时间等对膜表面孔结构及均一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原子力-红外联...
关键词:PVC膜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均匀孔结构 微孔膜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微孔膜的稀释剂研究进展被引量:1
《膜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4期163-172,共10页王玉杰 毛恒 赵之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736001和22008008);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科技项目(15-17ZS0526);北京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启动计划项目(202211005)。
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的微孔膜因具有孔隙率高、渗透通量大、孔径分布窄、孔径可调、机械强度高等优势而备受关注。在TIPS法制备微孔膜过程中,稀释剂的选择对相分离过程尤为重要,直接决定了微孔膜的结构与形态。本文综述了稀释剂在TIP...
关键词:热致相分离 微孔膜 稀释剂 膜结构 筛选依据 
宁波材料所在聚结破乳油水分离膜方面取得进展
《膜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期80-80,共1页
日益严重的含油废水问题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加剧了全球性的水资源短缺.膜分离技术具有分离装置简单、易于操作运行、分离效率高、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在含油废水处理中受到了广泛关注.聚合物微孔膜(如聚偏...
关键词:物理稳定性 抗污染性能 微孔结构 物理过程 聚合物膜 加工成型 聚偏氟乙烯 分离装置 
高温拉伸制备交联聚乙烯微孔膜的探索研究
《膜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1期50-56,共7页任冬雪 孙小杰 
采用热拉伸-高温退火-冷拉的拉伸工艺制备了交联聚乙烯微孔膜,考察了交联聚乙烯的交联度、拉伸温度、退火温度和冷拉等工艺条件对交联聚乙烯微孔膜成孔性能的影响,并对成孔过程和机理进行了探讨.交联聚乙烯的交联度显著影响成孔性能,随...
关键词:聚乙烯 微孔膜 交联 
大连理工大学研发出高渗透通量和高效防污复合膜有望用于海水淡化
《膜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6期78-78,共1页
受荷叶的超疏水性和鱼鳃的不堵塞功能所启发,近日,大连理工大学贺高红教授团队通过对聚丙烯(PP)微孔膜进行化学改性,诱导微/纳米SiO2颗粒在膜界面上有序生长,并对微/纳米梯度结构进行氟硅烷修饰,成功研发出具有高渗透通量和高效防污性能...
关键词:微/纳米 超疏水性 渗透通量 海水淡化 SIO2颗粒 梯度结构 化学改性 微孔膜 
PVDF超疏水微孔膜调控研究被引量:7
《膜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3期7-13,21,共8页张仁伟 刘四华 汤超 厍景国 武春瑞 吕晓龙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51578376)。
提高疏水膜表面的疏水性是降低其应用过程中润湿风险的有效方法.为了便捷有效地调控膜结构从而提高膜的疏水性,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以水作为非溶剂添加剂,希望通过调节初生膜的预蒸发时间这一最便捷的手段,调控膜的结构及疏水性.结果...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 疏水膜 非溶剂致相分离 预蒸发时间 非溶剂添加剂 
气体渗透法测量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孔径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
《膜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期148-158,共11页董泽亮 潘献辉 李宗雨 赵静红 王旭亮 张艳萍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F0215705)。
孔性能参数是分离膜产品重要的技术指标,决定了分离膜的通量、截留率等渗透性能.气体渗透法(气液置换法)是测量有机微孔膜孔性能参数的主要方法之一.选用不同孔径大小的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膜和中空纤维膜为对象,研究了组件型式、运行...
关键词:微孔膜 气体渗透法 孔径 孔分布 
高耐热交联聚乙烯微孔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2
《膜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6期80-86,共7页任冬雪 孙小杰 梁文斌 
以HDPE为原料,利用化学交联方法和热致相分离原理制备交联聚乙烯(XLPE)微孔膜.研究了稀释剂含量对XLPE材料流变性能、熔融结晶性能和成孔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XLPE微孔膜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稀释剂的含量越高,可控XLPE的加工性越好,安...
关键词:聚乙烯 耐热性 微孔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