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

作品数:839被引量:1647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张思超马晓北郭选贤肖照岑岳冬辉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医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伤寒与温病的辨析要点被引量:2
《中医杂志》2022年第21期2033-2036,共4页孙维旭 
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21]271号);河南省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中医药学科拔尖人才(豫中医科教[2018]5号)。
伤寒与温病在临床表现上具有一定相似性,尤其是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的伤寒与温病容易造成混淆。通过文献分析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在辨析伤寒与温病时应注意四个要点:第一,应重视伴随症状,如“发热、恶寒、无汗”伴咽喉肿痛、咯...
关键词:伤寒 温病 吴瑭 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温法应用初探被引量:4
《中医杂志》2018年第9期808-810,共3页焦如春 马晓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基础)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24)
对《温病条辨》温法适用病证及组方用药进行整理,总结吴鞠通临证运用温法可分为辛温、苦温、甘温三类。其中辛温法主要用于太阴风温初起见表寒证、暑温诸证、湿温病其在上焦证、湿温病其在中焦证、凉燥伤肺卫证;甘温法治疗中焦、下焦疟...
关键词:温病条辨 温病 温法 辛温法 甘温法 苦温法 
《温病条辨》湿热类温病证治被引量:15
《中医杂志》2013年第6期522-525,共4页许家松 
《温病条辨》创建了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温热、湿热分类的温病辨证论治新体系。其中,温热、湿热分类对温病证治具有重要和执简驭繁的临床指导意义。从吴瑭自述、湿热类温病病机复杂性的论述、诊治与用药原则的提要钩玄、条文与方剂的...
关键词:温病条辨 湿热 辨证论治 
吴鞠通对中医儿科的贡献被引量:4
《中医杂志》2011年第16期1435-1437,共3页陈禧 上官慎康 
从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易于感触,易于传变;六气为病,三焦分证;稍呆即滞,稍重则伤;直陈己见,痉因于风;博采众长,要言不繁;抚育调摄,防重于治等7个方面阐述了吴鞠通对中医儿科的贡献。并点评了吴鞠通的独到见解。
关键词:吴鞠通 温病条辨 儿科 学术思想 
吴鞠通复合养阴法初探被引量:8
《中医杂志》2010年第9期859-860,共2页张明选 
关键词:温病养阴法 吴鞠通 复合 《温病条辨》 临床意义 
试论“湿为阴邪,非温不解”被引量:8
《中医杂志》2009年第S1期47-48,共2页陈一芝 陈小仙 吴卫兵 
"湿为阴邪,非温不解"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在其《上焦篇·暑温》中记述有"温病最忌辛温,暑病不忌者,以暑必兼湿,湿为阴邪,非温不解,故此方香薷、厚朴用辛温,而余则佐以辛凉云,下文湿温论中,不惟不忌辛温,且用辛热也。"后世医家推而广...
关键词:温病条辨 辛温 温化水湿 金匮要略 吴鞠通 温药和之 湿邪 湿温 寒温并用 湿热 
火麻仁、亚麻仁、胡麻仁三者如何区别治疗便秘
《中医杂志》2008年第11期1047-1047,共1页张学华 张群 王蓓 
关键词:火麻仁 便秘 治疗 胡麻仁 润肠通便 清热生津 《温病条辨》 益脾养胃 
浅谈《温病条辨》中辛温药物的运用
《中医杂志》2008年第3期282-283,共2页张斌 张思超 
关键词:《温病条辨》 辛温药 药物 温病治疗 规律探讨 桂枝汤 
治汗证尤须治本防变被引量:2
《中医杂志》2008年第2期186-187,共2页王勇 
关键词:治本 汗证 《伤寒杂病论》 《温病条辨》 既病防变 “治未病” 《内经》 学术思想 
《温病条辨》宣肺化湿法浅析被引量:5
《中医杂志》2007年第3期281-282,共2页彭锦 
关键词:《温病条辨》 宣肺 化湿法 三焦辨证理论 临床经验 《伤寒论》 温病学说 《内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