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

作品数:839被引量:1647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张思超马晓北郭选贤肖照岑岳冬辉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开卷有益(求医问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银翘双解散防治感冒流感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8年第7期56-56,共1页李璞 
银翘双解散是由银翘散加味组合而成。银翘散是清代温病学派大家吴鞠通先生代表名方,原载《温病条辨》上卷篇。原文讲:"太阴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中剂银翘散主之。"
关键词:银翘散 双解散 流感 感冒 防治 《温病条辨》 温病学派 太阴风温 
卫药春秋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6年第9期54-54,共1页李莉 
安宫牛黄丸轶事 安宫牛黄丸出自清代人吴瑭所著的《温病条辨》,与紫雪丹、至宝丹并称“温病三宝”。安宫牛黄丸由牛黄、犀角、麝香、黄连、黄芩、生栀子、朱砂、珍珠、冰片、明雄黄、郁金组成,其中牛黄是名贵中药材,中成药使用很广...
关键词:安宫牛黄丸 《温病条辨》 名贵中药材 紫雪丹 至宝丹 中成药 医药史 
杏苏散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6年第9期55-55,共1页刘铁龙 
药方:苏叶、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9克,橘皮、苦桔梗、枳壳各6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用法:水煎温服。功效:轻宣凉燥,理肺化痰。方解:《温病条辨》引沈目南《燥病论》说:“燥气起于秋分之后,小雪之前,阳明燥金凉...
关键词:杏苏散 《温病条辨》 凉燥 燥病 
至宝丹被引量:1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6年第1期56-56,共1页徐彬 
至宝丹为开窍剂,本方来源于清代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 方药组成:生乌犀(水牛角代)、生玳瑁、琥珀、朱砂、雄黄各30克,牛黄、龙脑、麝香各0.3克,安息香(酒浸,重汤煮令化,滤过滓,慢火成膏)45克,金银箔各50片,制成蜜丸。
关键词:至宝丹 《温病条辨》 方药组成 开窍剂 吴鞠通 水牛角 安息香 
增液承气汤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5年第8期50-50,共1页翟培 
增液承气汤原载于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为滋阴润燥剂。方药组成:玄参30克、麦冬(连心)24克、细生地24克、大黄9克、芒硝4.5克。上药以水八杯,煮取二杯,分两次服下。该方具有滋阴增液,泻热通便的功能,主治热结阴亏证之...
关键词:增液承气汤 细生地 《温病条辨》 脘腹胀满 吴鞠通 热结 邪热 伤津 滋阴润燥 耗液 
清热方剂清营汤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5年第4期57-57,共1页刘长稳 
清营汤载于清代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为常用清营凉血剂。方药组成:犀角2克(现为水牛角30克),生地黄15克,元参9克,竹叶心3克,麦冬9克,丹参6克,黄连5克,银花9克,连翘6克。上药用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为汤剂,水...
关键词:清营汤 清营凉血剂 方剂 清热 《温病条辨》 方药组成 清营解毒 活血养阴 
养阴主方增液汤被引量:1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5年第1期43-43,共1页徐彬 
增液汤来源于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为滋阴润燥之剂。 方由生地24克,玄参30克,麦冬24克组成。用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现代说法:水煎服)。其具有滋阴清热,润燥通便的功能,主治阴津不足证,即阳明...
关键词:增液汤 养阴 《温病条辨》 滋阴润燥 清代医家 滋阴清热 阴津不足 阳明温病 
安宫牛黄丸被引量:1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5年第1期44-44,共1页穆少卿 
安宫牛黄丸载于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为清热开窍的重要方剂。 处方:牛黄30克,郁金30克,水牛角浓缩粉300克(原方犀角30克),黄连30克,朱砂30克,梅片7.5克,麝香7.5克,珍珠15克,山栀30克,雄黄30克,黄芩30克。
关键词:安宫牛黄丸 《温病条辨》 水牛角浓缩粉 清热开窍 吴鞠通 
被誉为“三宝”的古方中成药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0年第8期33-33,共1页跃叶 
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局方至宝丹、紫雪(散),以及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安宫牛黄丸,这三种古方中成药,被医家推崇为中成药之"三宝",皆属于凉开类(开窍)药物,均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之功能,具有应急治病,抢救生...
关键词:中成药 古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温病条辨》 安宫牛黄丸 清热解毒 镇惊开窍 抢救生命 
漫谈桑杏汤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8年第10期30-30,共1页哈小博 
桑杏汤方出自清代医家吴瑭所著之《温病条辨》一书。原文说:“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燥,是秋季气候的特点,故称秋燥。但燥有温燥、凉燥之别。初秋承暑热之气,虽已入秋,而尚燥热,此时人体若正气有亏...
关键词:桑杏汤 《温病条辨》 清代医家 温燥 凉燥 病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