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事件

作品数:148被引量:37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崔亚东尚彩伶吴传毅傅国于建嵘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贵州省公安厅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改革战略研究会度重点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粹主义思潮诱导下群体性事件的演变逻辑——以贵州瓮安事件为例被引量:4
《湖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27-32,共6页吴传毅 
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矛盾问题丛生,各种思潮有了一定的社会土壤。其中之一是民粹主义思潮。在民粹主义思潮诱导下,我国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并使得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新的特点,即非直接利益冲突。非直接利益冲突并没有直接明了的利益诉求,...
关键词:民粹主义思潮 群体性事件 非直接利益冲突 贵州瓮安事件 演变逻辑 
试论“瓮安事件”中领导干部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16年第12期283-283,共1页戴泽民 
2008年6月28日发生在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的“6.28”事件是我国近年来突发性事件中的主要代表。这是一起影响全国的“打、砸、抢、烧”恶性事件,导致瓮安县委、县政府和瓮安县公安局、财政局被烧毁,以及一百多名公安民...
关键词:突发性事件 应急预案 信息公开 
政治效能感与舆论形成、传播与引导——对贵州瓮安事件、厦门PX事件、郭美美事件的案例分析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6年第2期137-148,共12页解庆锋 
在社会化媒体传播环境下,舆论研究应当引入政治效能感概念。本文通过对部分国内外有关舆论、政治效能感的研究文献的梳理与挖掘,推演政治效能感与舆论形成、传播之间关系的理论知识。本文针对贵州瓮安事件、厦门PX事件、郭美美事件中的...
关键词:文献研究 案例分析 政治效能感 舆论 谣言 
领导者处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对策探讨——“瓮安事件”案例分析
《人间》2015年第13期118-118,共1页程熙玥 
2008年发生在贵州省的“瓮安事件”震惊全国,这一起恶性群体冲突事件严重危害了公共利益,造成了人员及公共财产的重大损失。“瓮安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四点:当地行政部门对自杀女生的不恰当处置造成的家属情绪不满,当地已经存在...
关键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 瓮安事件 领导者能力 
治安型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及防控路径——以“瓮安事件”为例被引量:2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54-58,共5页韩学平 杨金平 
群体性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的激烈表现形式。在社会变革和发展面临诸多矛盾的新时期,治安型群体性事件是典型且多发的一类群体性事件,表现出对社会极强的破坏力。瓮安事件是近年来治安型群体性事件的典型代表,以瓮安事件为例分析治安型...
关键词:治安型群体性事件 概念 成因分析 防控路径 
瓮安事件的成因分析
《青年与社会(下)》2015年第3期234-234,共1页曾文峰 
在过去的几年中,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而经济的告诉发展,也使得许多的社会问题暴露在阳光之下。转型期的大背景之下,贫富差距一步步拉大,社会法制建设的落后,相关体制的陈旧,公民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关键词:瓮安事件 群体性事件 中国经济 成因 人民生活质量 政府管理理念 社会问题 贫富差距 
社会泄愤事件化解机制研究——以“瓮安事件”为例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25期102-102,共1页高大伟 
近年来,由各种矛盾诱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多,严重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治安的稳定。政府对社会泄愤事件有效控制的能力和及时化解的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社会泄愤事件 化解机制 
新书评介
《中国领导科学》2014年第4期64-64,共1页单光鼐 
近日,崔亚东同志著作《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与社会治理——瓮安之乱到瓮安之治》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该书记录了作者对瓮安事件等多起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过程以及对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的深刻体会,出版后受到很多领导干部的好评。...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出版社 瓮安事件 崔亚东 
大力提高社会控制科学化水平——瓮安“6.28”事件的再反思被引量:5
《理论学刊》2013年第8期74-78,共5页魏磊 
瓮安"6.28"恶性群体性事件,到现在虽已过去5年,仍然很有必要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理性的反思。如果从社会控制的角度反思这一事件,那么,瓮安"6.28"事件是瓮安县社会控制失灵的必然反应。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法律治理的失效导致社会治安状况...
关键词:社会控制 瓮安事件 启示 科学化水平 
群体性事件视域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原因与路径选择
《企业导报》2013年第20期18-19,共2页刘凡 杨蜀敏 
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研人文2013028)
地方政府公信力下滑是许多群体性事件的诱因,而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又影响着政府公信力增减。文章将地方政府公信力置于群体性事件的状态下进行研究,以"瓮安事件"为切入点,试揭示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的根源,多角度地探求和优化政府责任...
关键词:“瓮安事件” 群体性事件 地方政府公信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