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伤切换

作品数:18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相关作者:马守兴顾忠诚满卫华王伟郜金刚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总参第六十三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上海科技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数字技术与应用》《电信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纠错编译码的基带无损伤切换设计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年第6期144-144,146,共2页马守兴 任丽 
根据工程实践,介绍了常规基带无损伤切换的实现方法并分析了由切换参考标准计算方法不理想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纠错编译码的无损伤切换设计。该方法利用RS译码器给出的错误码字个数作为切换参考信号,实现了快速准确的切换...
关键词:无损伤切换 热备份 RS编译码 
微波传输中无损伤切换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无线电工程》2009年第12期4-6,9,共4页郜金刚 
主要介绍了数字微波传输中无损伤切换的作用和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FPGA的无损伤切换的实现方案,并重点介绍了实现中采用的相位调整、弹性存储器和自动切换控制等关键技术。为了保证不因一台设备故障而影响重要业务的可靠传输,通过加装...
关键词:无损伤切换 弹性存储器 帧同步 微波传输 FPGA 
E1通道无损伤切换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电子质量》2007年第1期33-37,共5页杨磊 何绪泉 戎骏 
文中在分析现有E1通道切换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无损伤切换机制,保证了E1通道上重要信息的可靠传输。提出了基于FPGA的E1通道无损伤切换的实现方案,并重点介绍了实现中采用的数据缓存、相位调整和自动切换控制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E1-G.703/G.704 切换设备 无损伤切换 
无损伤切换技术在数字微波传输中的应用
《西部广播电视》2006年第12期7-10,共4页王威 黄志强 
本文主要介绍了SDH数字微波传输中RPS无损伤切换的作用和基本原理,并介绍了一则利用系统网管信息分析和处理相关故障的实例。
关键词:RPS SDH AIS 无损伤切换 
N+1无损伤切换系统的设计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4-6,23,共4页赵敏笑 
文章介绍了N+1无损伤切换系统的设计,对系统的可靠性和结构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弹性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关键词:N+1无损伤切换系统 系统设计 可靠性 弹性存储器 数字微波通信 波道 
数字微波中继系统波道无损伤切换的分析
《电力系统通信》2000年第2期46-48,共3页赵宏昊 
论述了数字微波中继系统波道无损伤切换的原理、功能及实现 ,讨论了它对提高通信系统可靠性的作用 ,并给出实际应用的例子。
关键词:数字微波中继系统 波道 弹性存储器 无损伤切换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无损伤切换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22-25,共4页黄骏 傅海阳 
介绍了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无损伤切换主要部件设计及测试结果。该系统可用于中短距离数字微波地区干线、支线及偏远地区农村通信。
关键词:数字式 无损伤切换 微波通信 通信系统 
中国微波通信行业的技术中心——邮电部第四研究所
《经贸世界》1996年第2期50-51,共2页
坐落在西安城南、傍依历史博物馆的邮电部第四研究所是中国最早从事微波通信技术应用与开发的专业机构。建所30余年来,第四研究所研制开发了60路、600路、960路、1800路模拟微波通信系统;30路、120路、480路、1920路数字微波通信系统;S...
关键词:微波通信 邮电部 技术中心 研究所 无损伤切换 CT—2 微波通信技术 SCPC 微波通信系统 数据处理单元 
34Mbit/s数字微波N+1无损伤切换机指令传输的实现
《微波与卫星通信》1994年第4期29-31,共3页李智明 
本文介绍了34Mbit/s数字微波通信系统N+1无损伤切换机逻辑控制部分的工作流程及其主要构成,着重讨论了其中指令传输的实现,给出了倒换指令的帧结构。经系统实测表明,该设备指令传输迅速,倒换时间短,满足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关键词:微波通信 无损伤切换机 指令传输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中无损伤切换技术的应用
《山东通信技术》1994年第1期38-41,共4页彭海清 
由于微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要受到衰落(特别是多径衰落)以及其它电磁波干扰的影响,CCIR对数字微波传输质量作了明确规定:低误码率质量指标为10,达到低误码率指标的时间不低于99.6%,高误码率质量指标为10^(-3),允许时间不超过0.054%。...
关键词:微波通信 无损伤切换 数字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