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

作品数:14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董毓利高立堂袁爱民陈礼刚庞平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理工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东南大学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哈尔滨铁道科技》《经济技术协作信息》《应用力学学报》《建筑安全》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福建省教委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跨度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施工技术被引量:1
《建筑安全》2012年第10期35-37,共3页何浩 
本文简要描述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的施工过程,针对无粘结预应力施工的特点,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具体质量控制措施,总结出了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大跨度 无粘结预应力 张拉 锚固 
变角张拉工艺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中的应用被引量:1
《科技促进发展》2010年第2期190-190,145,共2页许跃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应力结构设计技术的发展,为现代高层建筑向更高、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塑空间。无粘结预应力技...
关键词:变角张拉 无粘结预应力 混凝土板施工 应用 
浅谈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年第27期165-165,共1页高海峰 杨海涛 
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用户需求都在发生变化。大跨度、大空间正成为一种趋势,无粘结预应力技术越采越多的被应用于民用建筑中。同时,无粘结预应力的施工工艺也正逐步趋于成...
关键词:无粘结预应力 混凝土板 预应力筋 质量控制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的加固设计
《广东建材》2009年第8期251-252,共2页赵玉波 
本文通过对无粘结预应力楼板上浇注适当厚度高强度混凝土层的加固方法的分析,论述此加固方法对楼板的承载能力、冲切、裂缝等方面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因施工需要分次张拉预应力筋时,楼板应按预应力叠合构件进行施工阶段与使用阶段的承载...
关键词:无粘结预应力楼板 加固 分次张拉 叠合构件 
浅谈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施工质量控制被引量:2
《四川建材》2008年第6期42-43,45,共3页林炜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后张法)施工技术的优点及应用进行了分析及探讨。
关键词:无粘结预应力 混凝土扳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后张法)施工技术被引量:3
《广东建材》2007年第9期116-118,共3页冯家林 
简述了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优点及应用状况,本文结合工程事例,对高层建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后张法)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层建筑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扳 后张法 施工技术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火灾行为的非线性分析被引量:1
《应用力学学报》2007年第3期490-493,共4页高立堂 陈礼刚 李晓东 董毓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2001CB4096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780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5032012156)
火灾试验研究表明,火灾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非常大,其中转动也很大,尤其是单面受火的板,是典型的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问题。如何对其进行精确、高效地求解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而基于S-R分解原理的更新拖带坐标有限元...
关键词:火灾 S-R分解原理 大变形 拖带坐标 热弹塑性 有限元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吊装被引量:2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30-33,共4页袁爱民 易欣 董毓利 陈礼刚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火灾试验构件尺寸为12.6m×1.5m×0.12m,纵向弯曲刚度较小,试件的吊装非常关键.采用简化的计算模型,分析了索的最优吊装角度,考虑了索的非线性因素,最后采用刚性支承连续梁法,顺利地解决了试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行...
关键词: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 刚性支承连续梁法 吊装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梁后张法施工工艺及方法被引量:1
《哈尔滨铁道科技》2005年第1期20-22,共3页周永恒 
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结构在国内的应用状况,阐述了后张法施工工艺的特点、原理及流程,着重论述分析了后张法施工的操作要点和质量要求,并对施工中机具设备的准备、劳动组织、安全措施以及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详细描述,为无粘结预应力结...
关键词: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后张法施工 工艺 方法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火灾试验构件设计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14-18,共5页袁爱民 董毓利 李延和 高立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5017803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编号:2001CB4096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 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项目编号:5032120156)
首先对试验构件的截面参数、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型号及混凝土标号进行了设计,然后分别 用荷载平衡法和规范中的公式对试验简支板构件和连续板构件中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数量进行了 估算,接着对构件中的非预应力筋的用量也进行了估...
关键词: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 预应力度 荷载平衡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